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杨典琴论之二:血琴鉴(8)

2010-11-03 10:01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典
考古学证明,全世界的弓弦乐器都来源于远古人类对弓与箭的改造。里拉竖琴是如此,小提琴是如此,胡琴,箜篌,马头琴,琵琶是如此,琴,瑟,筝也是
 
考古学证明,全世界的弓弦乐器都来源于远古人类对弓与箭的改造。里拉竖琴是如此,小提琴是如此,胡琴,箜篌,马头琴,琵琶是如此,琴,瑟,筝也是如此。这其中从来就有暴力与英雄的素质和血液。有人说古琴“只有专业琴和文人琴”两种,这是个多么大的错误!古琴首先是一种英雄乐器和一种隐修乐器,“阁谱”再多,“技法”再系统化,也挡不住它本质的光辉。弹琴如拉弓,如抱满月,音乐的速度和深远也象射出的箭,应该穿透和照亮一切人的倾听!古琴的历史不是靠各种典雅的“琴铭”写成的,而是靠历代琴人的行为。苏轼之琴至今犹在,可现在的弹者又怎能领悟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境界呢?!
 
素琴
 
自称“嗜酒,耽琴,淫诗”的唐人白香山在《清夜琴兴》中吟道:“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一张素琴的美感有时比一张名琴的美感更有诱惑力。
 
在好的琴人手里,所有的琴都是“好琴”。
 
弹得不好,你拿着“震馀”,拿着“铁客”或“焦尾”也没用。
 
素琴无名,如同山涧中随便一溪流水无名,但你不知道其实它已经流淌了多少年。桐树永远是桐树,千年前的桐树和千年后的桐树都一样。你刻上再好听的名字,它也是桐树。想老祖伏羲在画八卦时,还忙着发明围棋,鼎和鱼网,他制作琴的时候肯定身边材料有限,手艺也未必有雷氏高明。他靠牛筋绷起的琴音色肯定不好。但这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他创造了一种乐器,而且创造了一种音乐。他的琴是最素的,最原始的,最粗糙的,但万世琴人都尊他为古琴之鼻祖。他的琴不好——这防碍不了他成为:“圣人”。
 
结社
 
自春秋诸子开讲堂,游说列国以来,历代学子就有结社的自由。与古琴有关或社员中有善琴者的结社事件不胜枚举,如商山四皓,竹林七贤,竹溪六逸,饮中八仙,作为门客的郭楚望与浙派,严、徐的熟派,川派,江派,诸城派一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各地的愔愔琴社,元音琴社,青溪琴社,广陵琴社,梅庵琴社,岳云琴社以及后来的今虞琴社等等,结社本来是传统的文艺习惯。琴社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民主意识,一种存在!但随着近代革命与内乱,随着社会意识普遍对国学的忽视,随着残存的琴人都一个个死去,琴社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古代音乐思想的宣传基地也渐渐湮灭了。
 
现代琴人组织琴社是当务之急。
 
胆小怕事,明哲保身,是成不了好琴人的:琴人是一种形象。
 
琴之所以血洒千古而不灭,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形象。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