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苏轼书画:至坡、谷遂风靡,魏晋之法殆尽

2009-04-13 11: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青丝
苏轼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大家,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文艺评论、审美鉴赏都有着不小的成就。

苏轼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大家,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文艺评论、审美鉴赏都有着不小的成就。相比起被人津津乐道的文名,苏轼的书画的影响力要略低一些,对其造诣,也有着不同的说法。譬如明人谢肇在《五杂俎卷七》谈及苏轼的书法,就认为苏轼的字缺乏风骨,“字如堆泥,其重处不能自举”,并不值得推崇。然而,作为一个受到历代文人景仰的偶像人物,苏轼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在北宋年间还是在后世,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有着非凡的艺术魅力。

《春渚纪闻》中载,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有人状告一个制扇者拖欠自己的原料款两万钱,一直不肯归还。苏轼把制扇者传来询问原因。制扇者说,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如今又正值春季,阴雨不断,制好的扇子卖不出去,所以暂时无法偿还欠款。苏轼让他把扇子拿来,选了二十把白团绢扇,用判笔在扇面上随手书写草书,或画上枯木竹石,不一会就画好了二十把扇子。苏轼让制扇者把这些扇子拿出去卖,将所得的钱款用于还债。制扇者刚一出衙门,等在外面看热闹的人就争着以千钱一把的价格抢购扇子,稍后闻讯赶来、没有买到扇子的人,还懊恼不已。

北宋末年,宋徽宗曾下令各地焚毁苏轼的所有作品,禁止流传。然而,越是禁束得厉害,苏轼的影响力反而越大,各地存留下来的苏轼书画作品,也是身价倍增,成为了达官显贵争相收藏的珍品。《长水日抄》中载,宣和年间,宦官梁师成用三十万钱买了《英州石桥铭》,谭祯用五万钱买了“月林堂”三个字。苏轼去世没多久,他的墨迹就已一字千金。

这股热潮,到了南宋依然长盛不衰。苏轼生前,曾经经过广东韶州月华寺,恰好遇到寺庙改建法堂,寺僧求苏轼为法堂的屋梁题字。苏轼欣然而就,在右边的屋梁写下了修建的年月日,左边的屋梁则写:“天子万年,永作神主。敛时五福,敷锡庶民。地狱天宫,同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法堂建好后,在一个晚上,寺僧一不注意,右边的屋梁竟然被盗贼给偷走了。

此外,苏轼曾在常州报恩寺借住过一段时间,闲极无聊中,他随手在寺庙的木板壁上作了不少字画。朝廷下令禁毁苏轼作品的时候,寺中的僧人偷偷用厚纸把板壁糊住,然后刷上一层油漆,将苏轼的字画保存了下来。到了南宋高宗年间,朝廷四处搜求苏轼和黄庭坚的字画作品,有个知情的向地方长官禀告了这件事情。长官闻讯,带人到寺里将板壁上的油漆和厚纸除掉,见字画完好无损,就让画工将之临摹下来,送到宫里。

苏轼在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时,路上经过南安,曾在某寺庙的墙上画了一幅竹子和山石的画。南宋宁宗年间,韩胄是当朝宰相,权倾一时,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他,亲自率领工匠到寺庙里,用纸糊住画,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整面墙凿下来,作为礼物送给了韩胄。韩胄大喜,专门将这堵墙置放在自己的阅古堂里,以示风雅。后来韩胄带兵北伐,吃了败仗,朝廷杀了他向金国求和,并且抄了他的家,这堵墙也被抄了出来,又被转送到秘书省著作庭收藏。王直《抑庵文后集》评价道:「至坡、谷遂风靡,魏晋之法殆尽」。

透过千年的光阴,已经很难对人们的这种狂热的膜拜心理做出确切的评估,因为苏轼的书画作品,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与他超凡的人格魅力融为了一体,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艺术的本身。

(编辑:抱抱熊)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