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何为“金文”,它与甲骨文有何区别?(2)

2009-06-22 14: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商代金文最长的不超过五十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祀邲其卣,有三处铭文,盖内和器内底均有"亚獏,父丁"四字,"亚獏"为族氏,"父丁"为所祀先人;

商代金文最长的不超过五十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祀邲其卣,有三处铭文,盖内和器内底均有"亚獏,父丁"四字,"亚獏"为族氏,"父丁"为所祀先人;此外在卣外底圈足内又有铭八行四十二字,记商王祭奠帝乙及器主受赏事迹。这件卣作于帝辛(纣)四年。商末金文特长的还有卣,盖器铭共四十七字(一说四十八字),记某子(商大臣或诸侯)受命望伺人方,器主有功膺赏之事。

这一时期金文字体多与甲骨文相近,用词也多类似,如以周祭记作器时间等。成组青铜器有时有同样铭文,如小屯五号墓出土大量器物上有"妇好"二字,可供综合研究。

西周早期金文是商代金文的连续和发展。商代流行的那种记族氏等的简短铭文仍然存在,同时出现了许多长篇铭文,记录重大史事。如周康王时的小盂鼎,字数已多达四百字左右。这样的重要金文,前人多说其代价足抵《尚书》一篇。

这一时期的历史大事多见于金文。如周武王伐纣见于利簋,所载日期干支与文献密合。周公东征见于方鼎,记伐丰伯薄姑凯旋的情形。分封诸侯的例子有簋的封康侯于卫和宜侯夨簋的迁虞(吴)侯于宜。康王时小盂鼎所载伐鬼方,尤为重要。昭王的南征,穆王的游行和用兵,也都有金文具体记述。 西周早期金文字体多雄肆,中期则转趋规整,格式也逐渐固定化。多见于中晚期的册命金文,叙述周王对臣下命赐之礼,与当时职官制度极有关系,从所赐舆服还可考见其时等级的区分。这时又有一些金文涉及法律、经济等方面,如曶鼎记录与器主曶有关的两次 诉讼,均与奴隶制有关;几件裘卫器物的铭文,分别叙述了裘卫与矩伯间的三次生意业务,或以土地互换土地,或以土地互换毛裘皮革,说明土地已可转让,且有以货币盘算的代价,是非常珍贵的史料。与土地转让有关的,还有师永盂等器铭。

西周晚期金文,长篇更多,其中毛公鼎达四百九十七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这时金文多反映战争及社会动乱,如虢幼子白盘、多友鼎等记伐狁,兮甲盘、驹父等记征淮夷,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随着周王朝的衰落,有些金文也趋于苟简,例如梁其诸器,就出现一些脱漏错讹,这在早中期金文中是罕见的。

西周金文多数为周王朝官吏所作,诸侯国的金文相对来说较少。到周室东迁后的春秋时期,王朝衰微,金文陡然淘汰,而诸侯国的金文却大量出现。这个时期,不但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就连若干小诸侯国也有金文,其地方性显著增强。

晋、郑、齐、鲁、楚等国金文,在春秋金文中最为重要。如晋国的晋姜鼎,记晋文侯辅立周平王的功绩;齐国的庚壶,记齐灵公伐莱等战役;楚国的令尹子庚鼎,也可与《左传》相印证。秦国金文,如宝鸡出土的秦公钟、閐,天水出土的秦公簋和宋代著录的秦公閐,其字体与东方列国不同,已开后世秦篆之先。

春秋中期,开始出现个别刻成的铭文,在铭文中错金也有发现。中期后半起,北方晋国逐渐流行一种笔画头尖腹肥的字体,可能即汉晋人所谓"科斗文";而南方各国则流行以鸟形作为装饰的美术字体,即所谓"鸟书"。这两种特殊字体都流传到战国早期,有的在汉代还有孑遗。南方各国金文多刻意求工,用韵精整。

战国早期金文根本承继春秋时的统绪。由于诸侯分立已久,文字的地方性更为突出,形成《说文》序所说"文字异形"的场合排场。大体上说,西土的秦和东土六国分为两系,而东土又可分为三晋、两周、燕、齐、楚等亚系。各系不仅文字布局诡变不同,金文的用词和格式也有许多差异。 战国中晚期,金文以刻成的为主,内容转为"物勒工名"的形式,即记录器物的制造者、使用者、置用地点、容积重量等,有的还用干支、数字作为编号。此类金文有助于研究当时职官、地理、度量衡制等,也有很大代价。

与此同时,还有少数传统形式的铭文存在,并且有长篇的。例如战国中期末的中山王方壶铭四百四十八字,中山王鼎铭四百六十九字,内容记中山乘燕国内乱、齐国进军占领燕都之机,举兵伐燕,取得大片土地。这是文献所缺书的重大史实。

秦代金文一般均为"物勒工名"之类。具有特色的是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的诏版、诏量、诏权,有的还加有秦二世胡亥诏书,称为两诏。 汉代金文沿袭秦代传统,而格式更为规整统一。已经发现的汉代金文数量很多,三十年代容庚有《秦汉金文录》及与之配合的字编《金文续编》,其中汉代金文均占主要部分。此后新出的又不止数倍。考古发掘还发现有成批成组的有铭青铜器,对研究汉代各种制度殊有意义。特殊是金文中的职官如与汉印联合研究,将会起较重要的作用。

汉代仍有少数特殊铭文,如满城陵山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壶,两件均有延寿却病等语铭文,与常见金文不同。新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格外规整,由于仿古,也有诏版等等,需要专门研究。

金文与甲骨文有什么区别

与甲骨文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洁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根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录。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