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郑板桥:独创一格“六分半书”

2009-07-21 10:38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佚名
郑板桥在创造“板桥体”的过程中,巧妙地将隶书与行楷熔于一炉,创造了著名的“六分半书”。古时隶书也称“八分书”或“分书”,郑板桥以分隶掺入行楷,创造了一种介乎楷隶

郑板桥(郑燮)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向有“三绝”之誉,曰画,曰诗,曰书。他独创一格的“六分半书”也已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郑板桥从小遍临各家法帖,一生挥毫临池。在创造“板桥体”的过程中,巧妙地将隶书与行楷熔于一炉,创造了著名的“六分半书”。古时隶书也称“八分书”或“分书”,郑板桥以分隶掺入行楷,创造了一种介乎楷隶之间的新书体,这种书体既非隶书,又非行楷,而是隶楷的融合,其中隶意多于楷法,因此板桥自称为“六分半书”。

糅合隶书与楷书

当时统治书坛的是墨守成规的馆阁体,崇尚乌黑、方正、光洁,实际上端方拘谨,纤靡软媚,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板桥的六分半书,“另辟临池路一条”。他在《四子书真迹序》中说:“黄涪翁(即黄庭坚〉有杜诗抄本,赵松雪(即赵孟俯)原有左传抄本,皆为当时欣慕,后人珍藏,至有争之而致讼者。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这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