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江苏武进恽寿平(1633~1690)以花卉画称一代大家。其画简洁精致,设色明丽,天真幽雅,一洗时习,给清初画坛吹进一股清新之风,对清代及其以后绘画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他一生绘画作品可用“繁富”二字形容,被人们广为收藏。乾隆年间,皇宫内就有一批恽寿平的画作被当作珍品保藏,有的画上还有皇帝的题跋。据统计,收藏恽寿平作品的国内博物馆和美术馆有14家,国外有5家(其中美国4家,日本1家),私人手里也有不少。存世恽氏绘画作品不下600幅,数量相当可观。
一般来说,越是名气大、被收藏家看好的画家,其作品被人“克隆”,仿冒的可能性就越大。像恽寿平这样一位画坛巨匠,无论在世,还是身后,仿冒者都不乏其人。造假者中还有他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学生。如范廷镇,“笔墨酷似南田(恽寿平),不少恽之假画即出其手”。据徐邦达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清宫旧藏恽寿平作品50种,其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有4种经鉴别为“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5种经鉴别“疑伪”。据此推测,在传世恽画中,赝品或怀疑为赝品的比例当不会太小。
为了辨别恽寿平绘画作品的真伪,必须对他的作品有一个真切、透彻的了解。知道真正的恽画是什么样子的,才能识别赝品,才能看出假货假在哪里。恽氏花卉画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恽寿平的花卉画属于“没骨花”,又称“没骨图”。这种画不用墨笔勾勒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没骨”技法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朝杨升用“没骨法”画山水,称为“没骨山水”。北宋徐崇嗣用“没骨法”画花卉,他是“没骨花”的创始人。恽寿平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没骨花”的画法,开一代绘画新风,并成为常州画派的开创者。恽氏画花有其独创之处。清人方薰说:“恽氏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如菊花、凤仙、山茶诸花,脂丹皆从瓣头染入,亦与世人画法异。”恽氏点花头的方法是,白粉笔带少许胭脂,点后再用胭脂渲染,而他人都是从瓣根染出,恽氏的画法显然跟别人不同。这种画法比一般画家的“薄施粉泽”效果明显要好。恽氏的这一决窍,不为人们所察。第一个点破恽氏点花“秘决”的是清人方薰。我们在鉴别恽画时,特别要注意领悟和体会方薰所说的上面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