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即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好的音质可以用圆润、悦耳、松驰、亮度适中等词语来形容;不好的音质可以用嘈杂、刺耳、紧绷、太暗、太亮等词语来形容。
弓弦乐器好的音质是演员一生所追求的,是演奏效果的生命。影响二胡音质的因素有用料选材、制作工艺、演奏技术、非技术因素等多方面。本文集中探讨影响二胡音质的非技术因素。
一、千斤的高低与松紧
千斤的高度要根据用琴人的年龄和手臂、手指的长度来确定。一般以用琴人的左肘放于琴筒上虎口的高度作为千斤的大概高度,绑好千斤后再反复多试,最后将千斤确定在手背和手指触弦时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的位置。
在外弦始终定标准音的情况下,千斤越低,弦张力越小,琴弦越软,音质越暗,音量越小;千斤越高,弦张力越大,琴弦越硬,音质越亮,音量越大。在确定千斤的高低位置时,一定要以用琴人的手的放松状态为依据,而不能为了追求响亮的音质过早地将千斤提高,这会造成左手紧张,影响左手的速度和音准。
千斤位置一但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左右)要相对固定,随用琴人年龄增长,逐渐一点点上提,音质自然越来越好。
千斤的松紧,要以琴轴、千斤、琴码三点成一定的折线,拇指能伸进离千斤最近的琴弦与琴杆之间为佳。太松,则折线几乎没有,琴弦与琴杆距离太大,演奏中空弦极易出噪音;太紧,又会造成左手过于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揉弦技术的学习。适度松紧的千斤,既能保证手指运动的灵活,又能获得良好的音质。
二、弓子的老化程度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新弓子的一根弓毛来回走动几次,会清晰地感觉到弓毛上有许多“小刺”。正是由于这些“小刺”的存在,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凹槽,我们上的松香就藏在凹槽里。用老了的弓子,没有“小刺”的感觉,而是非常光滑。
弓子用的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凹槽越浅甚至没有,松香挂的越少,拉起来就打滑,音质就差。有些人误认为,弓子用了好几年,弓毛还很多,就不用更换新弓子,这是极为错误的。何时更换要检查弓子的老化程度,而不应以弓毛多少来判断。一把弓子若每天练琴两小时,一般一年左右应更换,以求得更好的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