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常见品种,按制作用的主要原料,大致可分为三类:
松烟墨。主要是用松木烧烟,掺入适量的胶、药材和香料制成。而松烟墨又以徽墨为上上之品。
油烟墨。即用油类烧烟制成,通常多用桐油、麻油、菜籽油,以及石油。制墨时亦掺入适量的胶、药材、香料。
油松墨。以油烟及松烟混合制成。由于混合的比例不同,墨质有所不同。
如何选墨?
墨质优劣,从色泽与声音可以分辨出来。色泽以紫光为上,墨色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轻轻击墨,音清者为上,音浊者为下。研于砚,其声细者为佳,粗者为次。
如何磨墨?
磨墨要用清水。清水以含有微量盐灰的水为优,次井水,次自来水,次蒸馏水。注意不要用茶水,也不要用热水。
研磨时,墨要保持平正,要重按轻推,圈大力匀,平稳而缓慢。初研,水宜少,磨浓了,再加水,再磨浓。墨磨得要浓淡适度,太浓易使笔锋胶涩难用,太淡又易透纸。
墨湿而再干,则易碎裂。可在墨外裹上一两层纸。用时不污手指,也可保护墨不碎裂。
平时练字,为了方便,多用墨汁。墨汁过浓。可倒出少许与清水在砚中调和。注意不要往墨汁瓶中加水,那会使墨汁中的胶质腐坏发臭。
纸
纸,相传为东汉蔡伦所发明。考古发现,早在蔡伦之前200年,西汉初期已有粗糙的麻纸了。但在已发现的多种古纸中。凡比蔡伦时代为早的纸,如西安灞桥纸、陕西扶风纸,名为麻纸,实为絮团,上面都没有写字;而在蔡伦之后的纸张,如新疆罗丰泊纸,甘肃武威旱滩坡纸,却都是用之于书写的,上有墨迹可证。因而可以说、蔡伦是古代造纸术的革新家,古麻纸经蔡伦革新制作技术,才便于书写了。称其为纸的发明者,也是不过分的。
纸的品类多不胜举,但用之于毛笔书法的纸张,历来以宣纸最著名。
据考证,宣纸创始于南朝,当时有凝霸、银光之名。
宣纸的集中产地在安徽泾县。泾县唐时属宣州管辖。后世泾县等地纸张也集中到宣城外销,故有宣纸之名。
宣纸质地绵纫,纹理细密,宜于表达书画艺术的妙趣。同时,抗拉力强,不易虫蛀,便于长期保存,故有“千年寿纸”之誉。
宣纸品类名称很多,如单宣、夹宣、罗纹宣以及珊瑚宣、虎皮宣、玉版宣等等。以纸质区别,可概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类。
生宣,易吸水,渗墨,同时要注意墨的浓淡相宜。
熟宣,是生宣经加明矾、骨胶等处理而成,不易吸水,纸质较硬。
半熟宣,也是由生宣加工而成的,介于中性,能吸水,而不易渗化。
宣纸是书画用的较为贵重的纸,初学写字,用纸不必太考究,要选用比较糙而涩的纸为好,通用的有元书纸、毛边纸、白麻纸均可。但不宜用过于光滑的纸张,如油光纸、拷贝纸等。纸糙涩容易练出笔力,光滑则用于练笔不利。
砚
砚,始于何时?古人不知,就将之归功于人文初祖的黄帝。东汉李尤撰《墨砚铭》就说:“书契既造,砚、墨乃陈。”意思是发明了文字,就有了砚和墨。其实,在世上还没有文字之前,已有了砚。砚,最初是用于绘画,用以研磨颜料的。西安半坡发现有先民制陶时用以研磨颜料的石磨盘,且有研磨痕迹。这是已知的原始石砚,距今约六七千年。比古史传说的黄帝时代还要早一两千年呢!
1.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那里有座斧柯山,山下有水名端溪,山上出端石,制砚最佳,名曰端砚。
端砚,以紫色者为佳,紫如猪肝者最佳。发墨快,不损毫,有墨不易干,天寒不易冻。
2.歙砚
歙砚,因所用砚材出之于唐代歙州而得名。歙州所辖多县均产歙石,但以龙尾山(在今江西婺源)所产歙石最佳,故又称歙砚为龙尾砚。
歙石一般色泽黝黑,略显青碧,用碧云形容其色泽是很贴切的。歙石中质地优异的多有金星、金晕等。金星、金晕,大的似豆,小的似鱼子。这金色的星、晕,是硫化铁的点滴物,硬度大,既易挫墨,又易伤笔,但光泽闪耀,灿若飞星,惹人爱怜。砚工精心布置,妙用瑕瑜,将星晕处雕作砚床,而将无星晕之中心雕为砚堂。有若俏色玉雕,变瑕为瑜,相得益彰。
3.洮砚
产于古代洮州。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为洮砚的集中产地。洮砚是以洮石制成的。洮石出之于临洮大河中,故以洮名。洮砚石质坚而润,发墨快,蓄墨久而不下,固之成为名砚之一。
洮砚以绿洮、红洮最为著名。绿洮是用绿漪石制成。深绿的称鹦哥绿,淡绿的称柳叶青,色绿带波,优美自然。红洮古称野鸭血:今称玫瑰红。色红雅丽,细润纯净。
三大名砚的共同特点:砚石质地坚润而细腻,坚而不燥,腻而不滑。
坚润不燥则易于发墨。细腻不滑则出墨块。
初学写字,选购石砚,只要石质不大光滑,而又不过于粗糙,就可以使用。但要选有砚盖的砚。这样的砚,便于蓄墨,可免于风吹墨汁干涸。砚用后,要洗净。在砚心少贮清水以养砚。尤要防沾油污。
(责任编辑:淡墨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