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画是清代初年从西洋传入的,很多现在西方已消失的建筑物,在玻璃画中得以保存真相。过去古物市场上,常常可以见到用焦点透视法,画出的重重屋宇,线条很直,立体感颇强,看来既无气韵,也不生动。这正是欧洲十四世纪街道、寺庙的写照。后来才由画建筑转为画风景人物。它全是由无名艺人,用油漆、反笔画出来的。
苏州人戴鹤,就以玻璃上画肖像而闻名。清代康熙时大学问家毛奇龄曾提到过戴鹤在玻璃上画人物肖像(见《西河合集》)。苏州还有一个潘云客,也擅长在玻璃上用反笔画油画。
现在传世的玻璃油画,不少是乾隆、嘉庆朝的作品,这从画中的衣冠之物上就可看出。例如妇女发式的“苏州翘”,衣上的“大镶大滚”,都在清代风行一时,玻璃油画上经常出现(1860年前中国无法拍摄这种照片,只有玻璃油画上可以看到)。
这些年,拍清装影视作品很多。宫装好办,传世有许多晚清宫廷照片。但拍民间妇女,形象把握就难了。玻璃油画上则旗装、汉装都有。如果“众里寻她千百度”,则西洋来华传教士在玻璃上所作的油画便可发现。
而且玻璃上绘油画,与画布上绘画完全不同。玻璃既光滑,很难附着,又像毛奇龄等所说,“全用反笔”。这在中国美术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绘画技法。
(责任编辑: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