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始于清朝末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瓷板画从照片的选择、艺术加工,绘制前的乳香油的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至绘制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严谨、细致。据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冯杰介绍,南昌瓷板画具有较显著的基本特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它不但可以画出逼真的摄影、古典油画的效果,又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画、流派的艺术风格。
南昌瓷板画创始于1892年。民国初年,南昌人梁兑石在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丽泽轩瓷庄,聘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在他的带动下,各类瓷像馆陆续出现。
南昌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它不但可以画出逼真的摄影、古典油画的效果,又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各种画、流派的艺术风格,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结合。每一幅瓷板画须经过少则10天多则数月才能完成,不仅需要精妙的画工,还要有高水平的烧瓷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新中国成立后,瓷像艺人先后组建南昌市瓷绘合作小组、南昌瓷像工艺社、南昌工艺美术厂等。上世纪40年代始,南昌瓷板画走出国门,销往东南亚。
改革开放后,香港摄影家仇永平与南昌瓷板画艺人联合创作了一大批瓷板画精品,向世界各国推介南昌瓷板画,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艺人也来昌学习瓷板画艺术,奠定了南昌瓷板画的地位。
2008年,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凝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