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

2009-08-11 10:12
来源:琴川古琴网 作者:佚名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

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很多人於第一次听琴乐时

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於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这也是为什麽古琴最适宜於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整个古琴音乐艺术被称为琴道确实有其道理,因为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而是综合地从多方面作为知识份子的精神反映去理解。这一切则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道德的规范等各方面代表著琴乐的理想风格和审美标准上。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秦风格审美准则。古琴音乐的美学,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其实,论述古琴演奏风格的文章,历代均有点滴。有些见於琴文、专集的琴书、琴谱中,亦有些散见於零星的诗文中。而较有系统和条理地阐述古琴演奏风格的审美经验结晶和审美准则判断的琴论文章,则以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为较完整和重要。

冷谦字起敬,号龙阳子,钱塘人。曾参与制订雅乐,并著有《太古遗音》一书。他的《冷仙琴声十六法》见於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

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实际上乃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企图从不同的本质与现象和美感特征去引导读者把握古琴的声音美。现简单的将十六法的提纲和内涵分析如下:

(1)轻——论音之适中和清实(技巧控制和意趣表达间相互之关系);

(2)松——论吟猱动荡之妙(技巧论);

(3)脆——论手指与手腕力度的灵活和弹性(技巧论);

(4)滑——论指法技巧在滑与涩表现上之难易(技巧论);

(5)高——论琴乐意境之深远高古(意境论);

(6)洁——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道德论);

(7)清——论平和洁净的环境、心境、乐器等条件在操缦时的重要(意境论);

(8)虚——论“心静”与“声虚”内外因素配合的重要(意境论);

(9)幽——论琴音之幽雅出于琴人高雅闲逸之品德(品德论);

(10)奇—— 论雅淡琴乐之奇特处乃在於吟逗等装饰性之指法和乐句起承转合间变化

之处理(表现论);

(11)古——论琴乐古朴之风格来自和澹宽大之气度(风格论);

(12)澹——论琴音雅淡的本质(风格论);

(13)中——论偏之弊处以言中声之妙(表现论);

(14)和——论和之本质在於技巧之无过不及(本质论);

(15)疾——中论指法徐疾之处理(兼论技巧与意境);

(16)除——论指法舒徐之变化(本质论)。

综合此十六个提纲,可将其内容的描述作不同的组合。总的来说,还是著重於风格、意境、道德和技巧几方面。属於较抽象意境的描述者有高、清、虚等;论琴的表演技巧老有脆、松、轻、滑等;论琴品与人品者有洁、清、虚、幽等;论琴的风格者有古、淡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