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所谓意境,是指艺术家经过创造,使艺术“比起原来非艺术的现实世界所能表现的更为纯粹和鲜明”,从而“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即“境界”的产生。
有节奏感的线条、意义深远的境界,构成中国画的形式与内涵。线形结构之严谨,在书写挥运中完成,“尽精微”、“至广大”而富于表现力,把画家的主观心境与客观物象、情态合二为一,具体到“缘物寄情”的意境,必须用“线意”传达出来,无论是造型还是有感情的线,都被赋予了视觉形象强大的感染力。
其实,中国画不外乎细笔与阔笔。无论画水墨、画重彩和淡彩,都讲求写意精神。不能把工笔画成摄影或西画,也不能认为写意就可以信手涂抹,不讲求用笔、用线的质量。而只有变化万千、耐人寻味,又有质感、真情的笔墨语言,才能存于画面,传于后世。古往今来,历代画家莫不是以“感情之线”默默地诉说着自己对人生的体验,表现出当时最佳的意态和思想,用独特的绘画语言符号谱写生命及对宇宙精神的感悟,在“诗似画、画如诗”的指引下去追寻绘画中那诗一般的妙境,并在意境中折射出自身独特的思维与品格。
诗情、画意、物象皆由笔墨出,形神互依,须臾不可离,水乳交融,超妙浑然乃造其极。中国画以境界为上,有幽雅之境自成高格。能融物象、情感于画中,寄诗心于画外,谓之有境界,画中所造之境又必合乎自然;立意之高低,用情之真假,修养之高下,决定着境界和作品的命运。有创造力的艺术最有个性,没有个性的作品不是艺术,个性越突出,则风神越佳,其感染力越强。得此者谓之得中国画之精髓也!
(责任编辑:荩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