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琴道:愉己不娱人 雅逸不落俗

2009-08-13 12:33
来源:网络 作者:摩尼天虹
立身高洁,意在会心,而不欲取悦于人者,反而能保持其清雅之气,于是合于琴道,是真琴人。这就是所谓愉己与娱人的不同。

(一)愉己与娱人之别

《溪山琴况》说:“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

一般的音乐文化,往往是旨在娱乐他人。而琴一向是愉己不娱人。这正是琴文化与其他通俗流行文化最大的区别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随着社会的变革,一般音乐文化大多走向商品化和世俗化,而琴文化却能依旧保持其高雅洒脱的气节。这正是琴文化特殊的地方。

可是,琴乐作为一种音乐,难免要演奏给别人听。既如此,恐怕难免有互愉的方面,又为什么说愉己不娱人呢?其实,所谓愉己不娱人,并不等于就只是自己弹琴,而从不弹给别人听。朋友之间,以琴寄情抒志,相互交流,这是非常正常的。既以琴相互交流思想,也就有互愉于心的方面。所以,对愉己不娱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绝对。愉己不娱人,指得是弹琴的主旨,在于提高修养、寄情抒志,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更不是供他人玩乐。对这一点,应认识清楚。若认为琴为愉己不为娱人,所以就坚决不弹(谈)给他人听,而绝无互愉互赏之成份,那可就错会了意。

当然,在弹琴的人中,也不乏媚人之人,正如《琴学丛书》所说:“以音动人,纤靡合俗,粥奇缪古,江湖派也。”所谓以艳声媚耳取悦于人的江湖琴,与古琴孤高岑寂之气节,确是大相违背的,因为其失去了古琴那种高洁的气度。

世上总是高雅之士少,庸俗之人多。欲取悦于人,则必要随着别人的喜好转。久而久之,则难免随顺了庸俗,放弃了高雅,于是远离琴道,成了俗琴。

立身高洁,意在会心,而不欲取悦于人者,反而能保持其清雅之气,于是合于琴道,是真琴人。这就是所谓愉己与娱人的不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