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雅话琴诗

2009-08-28 12:1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雅话琴诗。古人认为“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近于琴”。

雅话琴诗

古琴,是中国文人音乐超越精神的驰骋领域。在中国弦乐器中,琴发音的弦较长,拨弹一个音,能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它具备表现悠远意境的特定条件,也最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中国古代有“士必操琴,琴必依士”的现象。古人认为“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近于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在琴意诗中多次谈到音乐有利于健康的观点,《听幽兰》诗云: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这里,他深有体会地说“自弹不及听人弹”,认为聆听他人演奏音乐是使人放松、安静的最佳方式。他的《听弹古渌水》诗云: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竞日有余清。

诗中说明欣赏琴音可以使人心平气和,整天都有好心情,这也是今天音乐治疗实施中所追求的移情效果。

宋代在皇室的影响下,文人中间十分流行“琴棋书画”。高宗偏安江南时,许多文人纷纷寄情于山水,抒发去国怀乡之恨。《潇湘水云》作为南宋琴家郭楚望的代表作,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著名琴曲。他借潇湘水云的自然景观,发出国愁家恨的感慨,历来深受各代琴家的推崇和喜爱。对于这首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琴曲,历代文人也写出了意境高远的琴意诗。如宋代诗人宋白的《听琴》:

正养浩然气,忽听琴韵幽。纯和思太古,淡静称高秋。

泪竹舜妃恨,沉湘楚客愁。寥寥千载意,明月下西楼。

清人张梁的《潇湘水云》也是一首难得的韵味十足的琴意诗,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

潇湘之水清且深,上下一碧涵古今。白云在天亦在水,弥漫愰漾连江浔。

九嶷之山相萦带,虞帝于此曾登临。松山榕?百围大,望之不见愁人心。

昔日筑台赋八景,此景未闻入歌吟。风排浪涌散还聚,月射波翻晴复阴。

涓涓细籁濑幽壑,浩浩洪涛扬选岭。水鸟风帆互出没,玉沙锦石空浮沉。

岂无澄明好天气,倏忽变换不可寻。张衡四愁愁未已,刘向九叹叹难禁。

我目未睹耳则闻,三尺六寸徽黄金,永嘉郭君制此曲,遥和骚人千载音。

《平沙落雁》是一首流传300多年的经典琴曲,意境深远。它通过一系列动感画面,描述出一幅幽落静沙的诗意场景。宋代刘改之曾经写过一首以《平沙落雁》为题的琴意诗:

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芦伐尽洲渚阔。

放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

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

张梁也写有《平沙落雁》琴意诗,韵味十足:“秋水渺无际,天空扬远音。芦花一片月,寂寂寒江深。”诗人通过诗乐结合,大大拓展了琴曲的主题意趣,使得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责任编辑:醉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