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曾刚:胸中无尘浊,山水传精神(2)

2009-10-12 09: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曾刚作画,首重气势,次在得法、得意,其画不论小品、巨制,皆浑厚华滋,气势逼人,于雄厚之中蕴籍意韵。观之若侠客仗剑,风樯阵马,荡气回肠处足

曾刚作画,首重气势,次在得法、得意,其画不论小品、巨制,皆浑厚华滋,气势逼人,于雄厚之中蕴籍意韵。观之若侠客仗剑,风樯阵马,荡气回肠处足以令人扼腕,岂不亦快也哉乎?近来曾刚尝试以西画的肌理效果植入中国画中,其作品更见质感,其势亦愈见恢宏。 笔墨是刚健的,感情是充沛的。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审美内容,更有与传统不太一样的东西。正是这“不一样”,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更接近今天的审美意识,彰显出一种现代情趣。

曾刚山水画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宋以后主要流行写意,所谓有“我”之境。这种对主观山水的描写,触及到了艺术的核心,开出了灿烂的中国绘画之花。但是,这个“意”或者“我”或者“主观”,也为一些人藐视写实——对客观存在的忠实描绘,埋下了“因”。于是,在写意的名义下,某些中国画成了简单、草率的涂鸦,最终自食消亡之“果”。明代显赫一时的浙派的没落,就是前车之鉴。今天那些涂鸦似的写意对中国画严肃声誉的损害,就是警醒之钟。其实古人早就说,画鬼容易画人难。鬼是意想之物,没有标准,人人可画;人是客观存在,实有之物,画好难上加难。

曾刚的山水画当然是“意”在其中的,但强烈的写实性又与传统很“不一样”。在他的《壶口瀑布》、《凤凰古镇》、《黄果树》等作品中,不仅看到了比例的真实,也感到了岩石的坚硬,树木的葱郁,流水的激荡,听到了万壑松风。他所描绘的山水质感强烈,仿佛实景跃然纸上。达到这样的功力与他对写实重要性的认识有关。

曾刚的山水画在视觉刺激上的强烈性也与传统不太一样。传统山水画的视角是多位移动的,这种东方视角突破了透视局限,使画面可以无限广阔,但却没有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立体纵深效果。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纵深的,感官刺激各有所长。从曾刚的山水画中,无论是大幅巨构,还是盈尺小品,我都可以感受到东方式的漫远辽阔和西方式的纵深逼真。与传统的平面刺激不一样,他把两种视角合二为一,从平面与纵深两个方向诉诸感官,视觉的冲击力因此而更为强烈。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