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山水画
对光线的大胆表现是曾刚山水画“不一样”的另一个侧面。中国画的传统一向不讲究光线表达,直到上个世纪留学西方的中国画家才开始在画中表达光线效果。曾刚山水画中光线运用的多样性和强烈性较为独特。散射光中的流水是柔和的,光束刺破树林聚光式地泻下是浓烈的,逆光为山峦镶上金色是温暖的,缭绕村庄的氤氲是冷冷的。似乎从现代摄影中找到了灵感,光线成为曾刚画作中一个重要元素。
最不一样的是,曾刚能在如此写实的形式中表现出如此饱满的激情,展现出中国画那神秘而灵动的最高理想——气韵。气韵,或者意境,其实就是笔墨形式对人的某种情感的激发。激发出的有时是宁静,有时是壮丽,有时是喜庆,有时是孤独,七情六欲,皆在其中。与虚景相比,实景长于造形短于造意。但在曾刚的彩墨写实山水中,却散发出一种浓烈的家园壮美的意境,跳动着强烈的生命勃发的神韵。我一直在想,中国画的主流山水意境是在自给自足、节奏缓慢的农业时代产生和成熟的,这种神韵是否能满足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审美需要?曾刚的绘画给了我一点启示,他继承了传统山水主观寄托于客观的意境创造方式,又突出了主观对客观具有的神韵的认识。也就是,他营造的意境是“我”所体认的客观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是“我”对客观美丽的发现与彰显。
因此,他的意境更加客观。因为客观而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简洁。因为直接、有力、简洁而更容易为人所感知。与传统意境的曲径通幽相比,这种对客观美的主观表述更具有现代性,更符合网络时代的审美习惯。这也正是曾刚的绘画拥有一大批欣赏者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