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幸福之琴——独弦琴

2009-10-12 15:42
来源:中国古曲网 作者:佚名
幸福之琴——独弦琴 《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幸福之琴——独弦琴

《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古代的独弦琴,用一截毛竹筒的多半边做琴体,竹筒表面朝上,挑起一条细长的竹皮为弦。经过不断流传和改进,逐步在琴上增加了竹制摇杆和葫芦形共鸣筒,才发展成为现代的独弦琴。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因只有一条琴弦而得名。京语称旦匏。民间又称匏琴或独弦匏琴。主要流行于广西防城市山心、汸尾、巫头三个岛屿。

早在8世纪的唐代,我国就有了关于独弦琴的记载。《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古代的独弦琴,用一截毛竹筒的多半边做琴体,竹筒表面朝上,挑起一条细长的竹皮为弦。经过不断流传和改进,逐步在琴上增加了竹制摇杆和葫芦形共鸣筒,才发展成为现代的独弦琴。20世纪60年代以来,独弦琴增加了首尾框板和底板,使其成为共鸣箱,琴面上像古琴那样标出泛音位置,也有的在琴面上增设木制指板,上嵌16个品位,可发出较多的实音,并能快速演奏泛音,丰富了演奏技巧。近年来,竹制独弦琴又增添了电扩装置,美化了音色,音量显著增大。广西京族独弦琴世家的第7代传人何绍,在传统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多功能独弦琴,使音色更为优美,并创造了新的演奏技法。乐器造型、装饰美观,突出了热带丛林的色彩和气氛,颇富浓郁的南国风味。

还有一种木制独弦琴,琴身由面板、底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外观呈长方形匣状。面板桐木制,表面呈微拱形。框板用硬木制做。底板松木制,首端留有出音孔。弦轴横置琴首内腔,旋柄突出框板之外。摇杆用竹、象牙或牛角制,琴弦使用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木制独弦琴多张,其中的一张精品独弦琴,红木框,桐木面,全长106厘米,首宽11.3厘米,高10厘米,牛角柄金属齿轮轴,象牙制摇杆,共鸣筒椰壳制,张尼龙钢丝弦,挑棒竹制,做工精细,琴首处嵌有骨花雕饰,外表美观,音色圆润而柔和。此琴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独弦琴采取坐姿,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执挑棒拨弦,外掌边轻触弦的1/2、1/3—1/8处等泛音点发音;左手握摇杆,通过推、拉改变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的高度。独弦琴多定弦为A音,从琴弦松驰基音到琴弦张紧泛音,音域E—.#C.3,近四个八度。右手技巧有弹、挑和触弦,弹挑迅速交替,可获得近似“滚”的效果,发出泛音和基音的复和音响;左手技巧有揉弦、拉、推、拉揉、推揉、打、撞、摇、颤音和滑音等。

(责任编辑:醉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