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书法之道:《击壤歌》与平淡天成

2009-11-12 15:32
来源:中华读书网 作者:佚名
书法之学与做人之本、为文之道,皆有共通之处。习字作书倘能保持这么一种朴淡的心态,“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至此方为天籁。

书法之道:《击壤歌》与平淡天成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然而尧却不知道天下治与不治,以问群臣,群臣亦不知。尧乃出行搞调查研究,见衢路有老人击壤而歌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古诗源》)

初民当着帝尧之面击壤而歌,表达的是一种多么平淡、朴素、自然的心态和状态。“虽天子亦可平视,虽礼乐亦可豁脱,来到了大自然面前无贵贱,所以真贵人往往忘其贵,真美人不自知其美,绝世的好文章出于无意。”(胡兰成语)我说绝顶的好书法亦出于不经意之中,《兰亭序》就是最好的例证。

兰亭序

清刘大櫆以为:“文到高处只是朴淡意多。譬如大事纷华,悠然世味之处,谓之高人。……要当于极真、极朴、极淡处求之。”

他的学生姚鼐也说:“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措语遣意有若自然生成者,此熙甫(归有光)所以为文章之正传。”

三国魏刘邵在《人物志》中写道:“凡人之度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这是说,人的素质,以中正平和最为可贵。中和的素质,必然是平淡无味的。观察一个人的素质也是要先看他是否平淡,然后再看他是否聪明。这里讲到了人的才能和性情的实质。

书法之学与做人之本、为文之道,皆有共通之处。习字作书倘能保持这么一种朴淡的心态,“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至此方为天籁。

(责任编辑:巧笑倩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