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时的棋子基本落在边和角,布局时在边上的着点,大体是三线和四线。通常称三线为低线,四线为高线,虽然高低只有一路之差,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高线比较重视将来对中腹的影响也称“势线”,低线比较重视将来或现在对围地的影响,所以也可称“地线”。
布局中一定要注意高低线的协调配合,保持盘面上棋子的平衡。在很多时候,高低的选择,不仅仅是依靠布局的理论来确定,还要凭借感觉来判断,而“感觉”的培养一要经过实战中的经验积累,二要有一定的棋理常识。
图一:黑白双方的布局都比较协调,黑方以右下角为中心,与右上角及右边、左边上的棋很好地配合起来,形成可观的阵容。白方以左上角的“无忧角”为中心自然地向两翼展开,并与左下角的白子相呼应,构成好形。
图一
如果把图一的棋子高低线变动一下,将是怎样呢?见图二。
图二:把图一中原来处于高线的白棋上边一子和左边一子降到三线上来(如图二中的白▲两子)。
图二
白方的棋子位置被改变之后,一律处于低位,我们先看上边:白▲子与挂角的一子均为低位;再看左边:白▲一子与左下角的白棋同处于低位,与此同时,无忧角也不是重视中腹的形状,而黑棋则高低配合生动,显然黑布局占了上风。
怎样才能做到布局时高低配合协调呢?我们先从布局的形状特点讲起。
布局时以角为中心的“两翼展开”和高低协调而成的“立体结构”是比较理想的布局构图。
图三:上方的白棋与下边的黑棋都是以角为中心分别呈向两翼展开的形状,同时双方又都是配置相当好的立体结构。
图三
立体形状的特点是高低均衡,既重实地,又能向中央发展,它有升值潜力。虽然扁平的形状目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它得到了一些实空,但今后的发展余地却是很小的,这就决定了立体形状的优势。
在布局中要努力使己方构成良好的布局形状,同时也要破坏对方构成的好形。既能破坏对方的好形又能为己方建立良好布局结构的大场是双方的必争之点。
我们讲“高低协调”的宗旨就是为了能布成好形状的开局,图四:黑棋显然应该再补一手棋,但补在何处呢?
这应从高低线的协调搭配上来作考虑。
图四
参考图一:黑1拆补在三线上,整个下面的黑棋全部处于低线,面对左右两角的白方阵势,黑方显得过于保守和平凡。
参考图一
参考图二:黑1飞于四线补棋,配合左右的黑棋低线之子,构成生动的棋形,像黑1这种只由于高低一线之差就截然不同的棋形在实战中经常出现,读者一定要注意在行棋时,协调好自己的棋形。
参考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