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洞箫十大名曲(2)

2010-03-03 15:25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8、清明上河图 乐曲是根据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宏伟壮阔的幅面,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

 
  8、清明上河图  

  

乐曲是根据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宏伟壮阔的幅面,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河及其两岸在清明时节的风貌。长卷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卷画是晨曦初露,郊外河边道上一支负重驴队,缓缓走来,行进在城道上。寂静村头,略呈寒意,房舍稀落,嫩柳初放。第二部分描写汴河之上交通穿梭往来的繁荣景色。虹桥之上,行人如织,桥下激流之中,船家紧张忙碌,这是画卷的高潮部分。最后一部分描绘市区街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上行人往来不绝。洞箫曲清婉悠扬,充分体现画卷的壮阔雄伟,旋律优美流畅,意境深长。
 
  9、忆故人

    

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原为古琴曲,后被改编为箫曲。其琴箫合奏谱见于《今虞琴刊》,传自彭庆寿。据原谱解题谈,此曲“传为蔡中郎(蔡邕)作”。全曲分六段,委婉深情的曲调、表达了人们怀念故人之情。第一段起始以清亮飘逸的泛音,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宁静的气氛,泛音停止后,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而展开。第二段,音乐开始上板。缓慢而规整的节奏,缠绵悱恻的曲调,绵延不断的琴音,使人感到情真意切。第三、四段,旋律移向高音区,并由单音旋律转而采用空弦,低音作和音衬托。在旋律层层推进后,又连续下行,表现了思绪翻滚,心潮起落,使思念故人之情达到高潮,二、三、四段都以固定终止型结束,有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之感。第五段再现第二段曲调,情绪渐趋平静。第六段低音区跌宕的节奏,和尾声半部分激动的泛音曲调,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澜,有欲伏先扬之妙。在直接抒发人的感情的音乐作品之中,此曲堪称优秀的代表作。
 
  10、玉箫声和   

 

改编自南音古曲,其曲调自始至终衬着拍板四平八稳的节拍,不疾不徐、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南音给人细细品味的特质。箫声婉转悠扬,让听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木兮兰兮)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