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铰嫫嫫人

2010-04-06 14:54
来源:结艺坊 作者:清远
我国传统的艺术中,有一门由女性创造并传承的民间艺术,这门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俗称“铰纸人”,也有的叫“铰嫫嫫人”。后来它登上大雅之堂被称为剪纸艺术。

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铰嫫嫫人

 
我国传统的艺术中,有一门由女性创造并传承的民间艺术,这门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俗称“铰纸人”,也有的叫“铰嫫嫫人”。后来它登上大雅之堂被称为剪纸艺术。
  
民间的剪纸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分布、多样的形式、广泛的题材以及众多的参与者而独树一帜,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史料记载,我国真正意义的剪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到了唐宋时期才普及开来。唐代段成式所著《西阳杂俎》中记载:“立春日,剪纸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后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唐诗中也有不少内容与剪纸有关,徐延寿的诗句就说:“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紫燕贴庄户,粘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古诗中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各种花样。
 
尽管东北民间剪纸的出现没有中原那么早,但也有比较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据考证,东北的民间剪纸艺术与民间普遍信奉的萨满教关系密切。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在东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将众多神表现得形象化,满族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兽皮、鱼皮、树皮等物品剪刻成神偶供祭祀之用。长白山区的满族至今还保留着用苞米窝、红辣椒、绿树叶做原材料剪贴的,色彩明快,别具一格。
 
另外,据《长白江征路》记载,在明代末年的时候,也就是满洲八旗还没入关的皇太极时期,女真人就能自己造纸了,书中说道:“夏天捣败萱、楮絮、沤之成毳,暴为纸,坚韧如革。”“东山桦木,性柔而坚好,麻性棉而韧,可以造纸。”
 
东北民间剪纸是东北农民的艺术,更是东北妇女的艺术。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农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妇女主内,负责在家烧火做饭、缝衣绣花、养儿育女、喂猪笼鸡……女儿从孩提时代起就要跟着母亲和姑嫂学习剪纸和绣花之类的女红。因此东北有俗谚说“家家女儿会剪纸,户户闺中爱绣花”,还有说“窗外年猪叫,窗内花人红”。
 
在平常的家居摆设和日用穿戴上,只要有显示女工手艺的地方都被女儿们饰以精美而吉祥的图案。像小孩的帽顶、鞋尖、鞋帮、围裙、针线篓、枕头顶等刺绣,又大多是美观、别致的剪纸铰样。
 
每逢年节佳期,东北农村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便唱起了主角,剪窗花、福字、喜字、灯笼杆花等,清贫而古朴的生活被她们的一双巧手装扮得五彩缤纷而充满喜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