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隋唐以来,我国瓷器发展的格局是“南青北白”;而宋朝瓷器,则是名窑辉映各操绝技,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钧瓷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人们重视,以最高的艺术水准入五大名窑行列。
钧釉
钧釉的主要特征是釉层丰厚,釉质莹润,釉色以红紫为基调,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之感,飞壁流火,釉色欲滴,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变幻莫测,这种奇妙现象称为“窑变”。产生“窑变”的主要原因,是含铜的氧化物的釉在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浓淡而呈现变化,变化无穷,从不重复。因此“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其著名色彩:红有“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玫瑰红、朱砂红、火焰红”,紫有“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丁香紫、深紫”,以及“天青、天蓝、月白、米黄,葱翠青、鹦哥绿。梅子青”等。钧红釉的稳定烧成突破了青瓷单色釉的格调,青如蓝天晶莹润泽.月白如美玉,深红如成熟的海棠,紫红如怒放的玫瑰,红紫相映如光润的玛瑙,凝厚深沉含蓄耐看。
钧瓷1
钧瓷在釉的配方上改变了过去青瓷单纯以铁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的传统,配入了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并且分别配种,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烧造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釉层结构变化复杂.釉层含蓄光润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有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完全是工匠们创造智慧的结晶。如果说唐代越窑青瓷“如冰似土”,那么钩红釉的美丽则是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