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2010-04-21 11:34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作者:清远
唐、五代出现的越窑,是青瓷的最高水平,尤以“秘色瓷”为珍贵,达青瓷顶峰。

        唐、五代出现的越窑,是青瓷的最高水平,尤以“秘色瓷”为珍贵,达青瓷顶峰。

 
素雅如玉、温润清婉的青瓷
 
青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器,是在坯体上施以铁元素为呈色剂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呈青色而得名。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原始青瓷,为我国最早的青瓷。到了东汉中晚期,真正意义的青瓷才烧制成功。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冬青、粉青、豆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
 
 
青釉莲花式盏托
 
五代,通高13.5厘米,口径13.9厘米,苏州市博物馆藏。质地紧密,通体施青釉,釉层薄而均匀,釉色青翠莹润,有“千峰翠色”之感。器身由盏和托两部分构成:盏直口深腹,饰浮雕莲瓣三叠,承盘作仰莲状,浅雕莲瓣两层。喇叭状圈足,口及足部亦饰莲花纹。刀锋犀利,线条活泼流畅,整体造型轻盈饱满,如盛开莲花,实乃越窑珍品,难怪乾隆皇帝赞叹“李唐越器人间无”。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和秘色瓷
 
唐代青瓷以南方的越窑青瓷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越窑青瓷以其素雅温润而闻名,咏越窑青瓷的诗句也体现了这种美。唐代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徐夤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来形容它,可谓异曲同工之妙。越窑青瓷胎细腻坚致,叩之声脆,釉质腴润匀净,如碧玉翡翠。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另一种在器物上堆贴花卉、人物、鱼兽等的方法。器物常见的有碗、盘、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砚、执壶、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直口浅腹的越瓷瓯,风靡一时,成为文人墨客的歌咏对象。“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唐代孟郊)、“蕲簟曙香冷,越瓯秋水澄”(许浑)、“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韩偓)等等,都是典型之例。难怪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越窑列为唐朝诸窑之首。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品为皇室、臣僚所属所用,有“秘色瓷”之称。秘色瓷质地细腻、釉色淡绿、光泽晶莹,堪称越窑青瓷的顶峰之作。1987年,在陕西唐代名寺法门寺塔地宫下出土的文物中,有十四件越窑青瓷,还出一方造物账碑,碑文称这些瓷器为“秘色瓷”。宋伯胤在法门寺博物馆看秘色瓷时说:“千年案断法门寺,秘色不秘自分明”。越窑青瓷与邢窑的白瓷相呼应,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窑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