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2)
2011-07-15 15:15
700 多年的龙泉哥窑在他和同伴的努力下复活了。 重新烧制成功的龙泉哥窑青瓷古朴典雅,晶莹滋润,釉色、纹片、造型与故宫藏品几乎完全相同。 龙泉弟
700多年的龙泉哥窑在他和同伴的努力下“复活”了。
重新烧制成功的龙泉哥窑青瓷古朴典雅,晶莹滋润,釉色、纹片、造型与故宫藏品几乎完全相同。
龙泉弟窑、哥窑相继成功恢复后,给叶宏明很大的鼓舞。他又做了更大胆的尝试,让居于五大名窑之首的南宋官窑重见天日。
一般说来,官窑产品只供皇宫显贵,烧制数量严格控制,存世只有百件左右。官窑的烧制技术和龙泉哥窑一样,也随着南宋的灭亡而失传。
为了恢复官窑,叶宏明研究了大量的古瓷典籍,他运用了许多在光复龙泉哥窑弟窑时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但尝试数次,还是失败了。从失败中摸索到的经验是,官窑所用原料土很考究,不同产地的土,其物理化学性能也不同,所以“土”的选取至关重要。
偶然,他从一部旧瓷书中发现这样一句介绍官窑的话,“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叶宏明反复领悟体会,终于悟出了这其中描述的,就是烧制官窑所需要的“紫金土”。而土在哪里呢?
遍寻了太多次而不得。他无意中了解到,当年南宋皇帝在杭州南部的万松岭和乌龟山建造了两座官窑,并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工匠烧制瓷器。这万松岭、乌龟山一带很可能就是紫金土的产地。他为这个发现兴奋不已,毅然带着水壶、铁锹、锄头、干粮在杭州城南寻找紫金土的踪迹。一次偶然的降雨冲刷,紫金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完全对接中现出真身。1978年春天,色似碧波的官窑仿制品灰青釉和月白釉瓷器终于问世。
有人说,眼睛疲劳时,不妨看下龙泉的青瓷,视力会马上恢复,因为那绿色的波长正是眼睛所需要的最舒适的色泽。在这份典雅的愉悦背后,是一位如青瓷一般的老人,贡献了一生时间,在默默完成“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努力,他给世人贡献的不仅是青瓷作品,更是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高超的瓷器技艺的传承。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