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 瓷怕磕碰,修补费神
相比古代书画来说,宋瓷并不“娇惯”,室温和湿度都要求是恒温恒湿,“主要还是怕磕碰。”而一旦展陈,展厅的温度和湿度也要求恒温恒湿。
冯小琦介绍,为了避免对古瓷文物造成损害,目前故宫采用了普通照明和光纤照明两套系统,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但岁月沧桑会给精美的瓷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就需要给古陶瓷进行修复。
一般来说,修复瓷器要先经过拆散以恢复碎片原样。第二步工序中,那便是清洗。风干后,就可以对零碎的瓷片进行黏合了。与之前考古修复技术不同的是,现在的修复人员以新型环氧树脂作为黏合剂。这种环氧树脂能延缓瓷器修复材料发生质变的时间。
通过黏合后的瓷器,离成功还有三步要走。类似黏合后如果还有一些缺口,就需要进行补配,主角依然是原来的黏合剂加填充材料。填补完毕后,还需要将瓷器的表面打磨平整。最后的工序便是给陶瓷做色做釉。而类似宋瓷中汝窑、哥窑都是有开片的,且容易在开片的地方碎,所以在修复过程中,有时候也会把碎的地方当做开片来处理。
■ 典故
徽宗一梦
雨过天青
汝窑出炉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是被后人尊为五窑之魁的汝瓷。关于汝瓷的来源一直有着美好的传说,版本之一便与宋徽宗的梦有关。
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远处天空的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瓷“雨过天晴云破处”,发誓要让工匠烧制出这样令其着迷的瓷器,最后汝州工匠技高一筹,从此,世上多了一种传世瓷器———汝窑瓷器,天青色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事实上,“雨过天晴云破处”最早提法并不源于宋徽宗,而是五代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世宗柴荣。当时,柴荣将柴窑的特点写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由于天青色确实是汝窑的一大特点,为此后世的传说便为汝窑的诞生附会上了宋徽宗的梦。
不过专家认为,无论传说怎样,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与宋徽宗的喜好有关。冯小琦介绍说,唐代社会蒸蒸日上,大气磅礴,所以陶瓷雍容大度,类似唐三彩,到了宋代则推崇理性美。“汝瓷代表了宋人的审美,与唐代完全不一样。”
记者 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