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告诉你粤剧的神奇密码

2009-05-12 08: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

化妆

粤剧密码·【化妆】

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化妆品比较简单。根据行内习惯,所有老倌都自行照著镜子化妆。一般旧式化妆是先拉起脸部皮肤,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色颜料画了个底稿,确定线条对称公正,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艳颜色。

到二十年代,薛觉先把京剧、话剧及电影化妆法和传统化妆法结合。化妆转趋轻描淡扫,朴实自然。有时候会画长长的眉毛,并使用鲜红色的口红。

粤剧密码·【乐器】

早期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比较简单。清朝粤剧解禁后,加入梆子。进入成熟期以后,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多达四十几种,后,更接纳了萨克斯管、小提琴等多种西洋乐器,使音乐效果更臻完善。

粤剧密码·【表演场所】

省粤剧院一团在茂名化州黄槐垌村演出结束后,“粉丝”围到台前,摄影留念。

表演粤剧的场所一般分为临时搭建的戏棚及永久性的戏台。明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大户人家会自设戏台,招聘私人戏班。

粤剧密码·【行当】

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是滑稽角色。

粤剧密码·【戏服】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服装制度渐受京剧影响,《广东戏剧史略》对服装描述:“粤尚顾绣,大率金钱为贵,于是金碧辉煌,胜于京沪所制。自欧美胶片输入,光耀如镜……”到上世纪60年代末,绣花戏服开始受到欢迎,直到今日仍是戏行中的主流。

粤剧密码·【头饰】

粤剧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头饰,头饰种类繁多,用料各有不同。公主及贵妃配戴的头饰也有正凤和凤冠之分。男角亦有头饰配戴的,但不多,如太子盔之类。红楼梦中贾宝玉及洛神中的曹子建所配戴的便是太子盔。

粤剧密码·【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演唱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即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等等。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打是指武打,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等等。

粤剧密码·【唱腔】

清朝初期,外江班把弋阳腔及昆山腔传入广东。到太平天国时期,本地班逐渐出现,但唱腔仍以梆子为主。后来随着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响,转为以西皮二黄为基础唱调。辛亥革命时期,“志士班”从演唱语言入手改良粤剧,将官话变为广州方言,又称为新腔。抗战时期,不断有人钻研粤剧并发展自己的唱腔。例如:薛觉先的“薛腔”。马师曾的“马腔”。红线女的“女腔”。由于粤语有9个声调,所以在唱腔、旋律上更加丰富优美。

(责任编辑:寒江雪柳)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