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台湾传统地方戏曲的回顾与省思 (4)

2009-07-30 12: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唯一发源于台湾本土的剧种——歌仔戏,目前登记立案的剧团约有一百七十团,但如扣除空头剧团与“康乐队”,实际上有固定演出的剧团不超过七十团,

唯一发源于台湾本土的剧种——歌仔戏,目前登记立案的剧团约有一百七十团,但如扣除空头剧团与“康乐队”,实际上有固定演出的剧团不超过七十团,且表演素质愈来愈低落,穿插现代歌曲、热情艳舞与色情对话之剧团比比皆是。

歌舞小戏中的车鼓系列目前多为业余阵头,且以录音带取代唱腔;客家三脚采茶戏已濒临失传,而由三脚采茶戏所发展成的客家采茶戏更是严重变质,成为结合歌仔戏、北管戏及现代流行歌曲为一体的新型剧种,但鲜少有客家歌谣。本地歌仔现存于宜兰地区,艺人平均年龄七十余岁,亦面临即将消失状态;在丧葬场合中演出的法事戏亦难得一见。

偶戏方面,原本为数最多的布袋戏团,目前约有三百多团,但亦充斥空头剧团,且多数剧团兼营电影播放,或改为康乐队,原有南管布袋戏、北管布袋戏以及潮调布袋戏已销声匿迹,有专属后场之布袋戏团仅存数团;皮影戏仅存高雄五团,近年来林振森先生于台北三重成立的“华洲园皮影戏团”,则为一现代皮影剧团。傀儡戏为台湾最神秘之剧种,由于禁忌繁多,难以普及,加上传子不传女之观念,传承问题更是严重。

综观台湾传统戏曲沧桑,五十多年来传统戏曲几乎均处于被压抑、利用及鄙视之情况,近年来本土传统戏曲虽逐渐受到关注,却又无法解决后继无人之危机。传统戏曲于当今社会,不仅缺乏观众,亦欠缺优秀演员,且更未培养编导、舞台技术及后场音乐人才,对传统戏曲的传承工作,几乎一无所成。

一九九九年七月,国光艺校、复兴剧校合并改制为台湾戏曲专科学校,期待该校能够成为一所培育台湾传统戏曲人才的一流学府。此外,促使现有戏曲学校与民间剧团积极交流、合作,落实台湾传统戏曲精致化,培养传统戏曲欣赏人口,将是挽救台湾传统戏曲的当务之急,否则,此等珍贵之传统艺术即将于当代迅速消失!

(责任编辑:千古绝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