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京剧的韵致

2010-02-05 14:20
来源:文化周刊 作者:如花美眷
利用电影的艺术功能,来讲述一个观众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故事,情绪的渲染、意境的营造,电影的视觉表现便显得格外重要。

       1960年,崔嵬与陈怀皑合作,先后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和《穆桂英大战洪州》。三部影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审美特征,为戏曲艺术片的创作和理论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是建国十周年大庆上演的重点剧目。
 
  在天波府庆贺杨宗保50寿辰的喜境气氛中,穆桂英的一段“红烛高烧在寿堂”,抒发出她那喜悦神怡的心境。此时,她还不知道杨宗保已经战死边疆。
 
  为渲染这喜庆的气氛,两位导演以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力,娴熟地运用电影场面调度的纵深空间,来取代平面运动为主的舞台空间;为体现唱腔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又不加分切地使用一个长达6分钟的镜头,集中于穆桂英柔媚的演唱。
 
  从戏剧,到电影,直到戏曲影片的创作,这两位深谙戏曲和电影艺术真味的导演,却始终没有用镜头去突破摄影棚内那无形的第四堵墙,出于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崔嵬曾经说:“戏曲电影虽然可以跳出舞台,可以突破三面墙的局限,但镜头的角度却必须受着无形的舞台的框框的限制。要想保持戏曲艺术的完整和统一,就不能运用反打镜头”。
 
  寿堂上,强颜欢笑的穆桂英不胜酒力,柴郡主和焦孟二将的不安,引起佘太君的猜疑。随着佘太君的追问,导演运用一系列的对切镜头,景别由中景、近景到特写,镜头也越来越短。这种节奏,一方面推进了由喜而悲的剧情进展,另一方面,对于导演来说,他们还面对着更多不熟悉传统戏曲的观众。因此,利用电影的艺术功能,来讲述一个观众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故事,情绪的渲染、意境的营造,电影的视觉表现便显得格外重要。
 
  崔嵬、陈怀皑在接到加戏的通知后,与京剧院的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郑亦秋等编导,用了不到24小时,增添了佘太君夜探葫芦谷这场戏。
 
  周恩来总理不止一次观看过《杨门女将》,并说,戏曲片以后还可以拍,就照《杨门女将》的样子拍。而夏衍则认为:后来的戏曲电影没有一部能超过《杨门女将》。但作为导演,崔嵬与陈怀皑,似乎更喜欢《野猪林》。
 
  看过李少春、袁世海表演的老人,这是一个重温已知的段落,但在叙事与抒情的表达之间,他们会发现,通常在故事片中运用的剪接,已经强化了他们所熟悉的情节表演。
 
  银幕上,崔嵬与陈怀皑非常注重用电影的感觉引导观众,特别是几部影片的开始,为造成先入为主的电影感觉,如果说《杨门女将》的画面是以虚代实,那么《野猪林》的开场镜头同样引人入胜,只是开场的是高俅。
 
  《野猪林》是应香港左派电影机构的要求,继《杨门女将》之后拍摄的又一部戏曲片。
 
  《野猪林》中,李少春唱念做打的戏份都很重,唯独念功展现不足。为了展示李少春念白的韵味,从而为这些京剧表演艺术家纪录下一份永久的资料。在崔嵬的建议下,杖责之后,专为李少春加了一段很长的念白。
 
  白虎节堂上,身受陷害的林冲遭受杖责,两位导演充分运用电影语言来代替戏曲的表现手法,把舞台上假定性的表演转化为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再加上音响蒙太奇的运用,便有了这个十分精彩而经典的段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