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过大年 唱大戏

2010-02-08 11: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宝申
中国传统戏曲和民俗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文化已融入春节的民俗文化中。如戏曲中的人物,有的成为春节的“门神”;有的被画在“年画”上;有的被画在灯笼上。

  《跳加官》是民间戏曲里常常上演的“开台戏”
 
  春节的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热闹非凡。而“过大年,唱大戏”则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春节期间,北京各大剧场都会上演红红火火、欢乐祥和的“贺岁剧目”,京城的各个庙会上,也少不了戏曲的演出。就是在郊区,专业剧团和群众自娱自乐的戏曲演出也遍布各个乡镇。而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的“春节戏曲晚会”,也让热爱戏曲的观众,坐在家中尽可享受过大年,看大戏的欢乐。
 
  中国传统戏曲和民俗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戏曲文化已融入春节的民俗文化中。如戏曲中的人物,有的成为春节的“门神”;有的被画在“年画”上;有的被画在灯笼上,走进千家万户。而“看年戏”更成为春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每逢过年跟着大人去剧场看戏,是主要的文化娱乐。过去戏曲班社都非常重视春节的演出。每逢年前年后,都要演别开生面的“封箱戏”和“开台戏”。
 
  封箱戏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以后演出。这场戏演罢,就把戏装行头“封”入箱中,贴上“封箱大吉”,明年再见了。封箱戏是为答谢观众一年来的捧场,让观众和演员都欢欢喜喜地过年。所以,也有贺岁剧的意思,演出的剧目必是喜庆、吉祥、热闹、有趣的,别出心裁的,能吸引观众的。一般最常用的手段是演“反串戏”,而反串戏也最受观众欢迎。观众看到自己熟悉的演员,不演本行当,而演反差较大的角色,那种新奇和刺激不言而喻。京剧“四大名旦”都演过反串戏。梅兰芳先生曾反串过《叭蜡庙》中的武生黄天霸、《辕门射戟》中的小生吕布和《清风寨》中的花脸李逵等不同行当的角色。反串不是光图新奇热闹,而是展现一个演员多才多艺的基本功,能演什么像什么。评剧名家小白玉霜也曾反串演过丑角,扮三花脸,戴小胡子,表演十分出彩。反串戏增添了过年的欢乐气氛,久为观众津津乐道。
 
  反串不仅是戏曲界过年演出的形式,曲艺相声演员也常在演出中运用。刘宝全、白云鹏、马三立、侯宝林等几代曲艺相声大师,都曾反串演过京剧中的各种角色。马三立和京韵大鼓演员孙书筠曾反串演过京剧《打面缸》,连京剧名丑马富禄看了后都大加赞赏。而侯宝林反串京剧《法门寺》里的贾桂,念那一段长长状纸的“贯口活”,字字清脆,一气呵成,更是一绝。现在许多相声演员,在春节演出时,仍保留着演反串戏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没有了“封箱戏”一说,“反串”更是销声匿迹。1961年春节,北京京剧团在内部联欢会上,曾演出过反串戏《叭蜡庙》。马连良演净行的费德功、谭富英演武丑朱光祖、张君秋演花脸金大力、裘盛戎演彩旦小张妈、李多奎演老生院公、赵燕侠演武生黄天霸……虽然是内部演出,但闻讯而来的人,还是把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楼上楼下挤了个满满当当,大开了眼界。
 
  近年来,春节的戏曲演出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反串戏渐渐活跃起来,在舞台和电视晚会上,又常见到各种各样的反串戏了。中央电视台已连续几年在春节期间,以“封箱戏”的形式现场直播了,戏曲名家的反串戏《三不愿意》、《叭蜡庙》和《戏迷家庭》等,受到观众的欢迎。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