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范县大笛戏(3)
2010-04-26 11:50
范县大笛戏的表演艺术与特技: 大笛戏的表演身段以大洪拳和梅花拳为基架,润以艺术色彩。有粗犷、泼辣、夸张之特点。云手一技,花脸、武生、武旦
范县大笛戏的表演艺术与特技: 大笛戏的表演身段以大洪拳和梅花拳为基架,润以艺术色彩。有粗犷、泼辣、夸张之特点。云手一技,花脸、武生、武旦皆可过顶。武生、武旦出场多大蹦大跳,善用飞脚(俗称旋风脚),可连旋数十个。花脸则拔躯、振臂、眦目、顿足勇跃。行军打仗动作,常用推圈跨步,势如推山。跃起似蛟龙颠浪,蹲伏如猛虎下山,颇具特色。 大笛戏除善演朝代忠奸、打恶除霸等大戏外,武打戏又是它一大特色。在舞台表演方面,以真刀真枪见长。多配以“出彩”(即见血破腹等),是众多剧种中最具真实性的一种。 武戏的过场,行军打仗等场面,往往阵势浩大,威风凛凛。运用其独特的推圈跨步、飞脚、起径、单、双开门、蹲步、扎架等式,使场景龙腾虎跃,势若倒海。 大笛戏有特技“双头人”、“拉龙”、“跑游魂”、“开膛剖肚”、“盘叉”、“削柳椽”、“打五把彩”、“睡三孔桥”、“大上吊”、“炸麻花”、“背钱褡”、“上压杆”、“砸瓦”等十几种,其特点惊险刺激、真实,有极强的舞台轰动效应。如打五把彩,更是恐怖、震撼;刀、枪、宝剑穿肠而过,肠溢血流;菜刀砍头,剪刺双眼、抓钩穿鼻、大铡劈臂,寒光闪闪,满台血人,观众观之,儿哭母叫,胆寒心惊。
大笛戏的脸谱及服饰特点: 该剧种之脸谱,尤以红脸、花脸最负盛名。以赵匡胤、秦琼和张飞、薛刚等脸谱而论,均甲于其他剧种。特点是用色简单,着色搭配讲究适宜,谱形鲜明醒目。如红脸(秦琼)面额与两颊合至口唇全为朱红,鼻梁后至双眉上部以白为地,沿眉上部斜涂黑彩对称相照,黑白相间,以示眼神且正五官,庄重而大方。 该剧种服饰,强调与人物的社会地位,家境和性格的吻合,且具夸张之特点。如《水浒》中的李逵,《晌马》中的程咬金,往往赤膊光背,或项围水肩即可。鬓发倒竖,以示其勇。再就秦琼,每以罗帽、皂衣为装,适配其地位低下,皂衣可显其身躯魁梧,红面黑衣相照,显得人物质朴而庄重。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