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最能代表中国美(2)
2010-06-19 09:53
昆腔使用曲牌体音乐结构。即:它由许多独立的曲调(曲牌)按照戏剧需要联缀而成。所谓曲牌是指那些经常被用来填词的旋律程式。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
昆腔使用曲牌体音乐结构。即:它由许多独立的曲调(曲牌)按照戏剧需要联缀而成。所谓“曲牌”是指那些经常被用来填词的旋律程式。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期的一个突出体现,是它在音乐(腔)与歌词(文字)的结合上,经过千锤百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汉语是声调语言,音和字的结合极为重要,把字唱倒(音与字的声调相背)就会让人误解词意。昆曲很讲究“出口腔”(或称腔头)。
昆曲作为声乐艺术的另一大贡献是,它深化了汉语在咬字方面所能显现的特殊美感。昆曲在咬字上的最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每个字的头、腹、尾 ,讲究字头要有喷口,字腹要圆润,字尾要做到归韵准确干净,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最佳效果。
南曲与北曲虽同为昆曲但在其分离之初与后来的发展中,它们既受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也受艺术家们人为的作用,而形成两种风格各异又可以互补的类型。它们最主要的差异在于:
1.音阶。在记载昆曲的工尺谱里,北曲是按七声音阶记录的,南曲则按五声音阶(不记乙、凡二字),但实际演唱中,乙、凡作为经过音、装饰音也常常出现。
2.读字。北曲遵循《中原音韵》,四声分阴(阴平)阳(阳平)上去,念字多从普通话;南曲遵循《洪武正韵》,念字多从苏州话。
3.调和韵。北曲一出戏一韵一调到底;南曲一出戏不限一调,也可以换韵。
4.词曲关系。北曲一般为“辞情多”(词位较密),“声情少”(拖腔较少);南曲则“声情多”“辞情少”,吐出一个字来,常常要在一段腔(音乐)里上下游曳好一阵,才进入下一个字。
5.旋法特点。北曲常用四、五度及八度以上的跳进,造成旋律激越、舒朗的阳刚之气;南曲则多用五声级进,因此其旋律缠绵委婉。
6.唱法特点。北曲发声较“硬挺直截”,“以遒劲为主”;南曲讲究吞吐收放,追求声音的起伏多变。且因南曲常用入声字,其“短促即收藏”的特点,与音乐结合时就需“逢入必断”,而乐句的内在关系又是相连的,在演唱时便造成极有特色的“断中有连”。
7.演唱形式。北曲一般只用独唱这一种形式,且在一出戏里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不能唱;南曲则用独唱、接唱、同唱(二人)、合唱(即齐唱)、独唱接齐唱等多种形式演唱。
8.剧目。北曲里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文戏。
以上八点都是一目或一听而了然的南北曲差异。除此之外,它们之间还有诸多不同,如:南北曲在加衬方面的差异,南北曲在组套方面的差异,南北曲在腔格使用上的差异,南北曲在曲式方面的差异等等。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