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昆曲是典型的文人艺术(2)

2011-06-03 10: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中国文化报
文人是文艺创作和批评的主导力量。文人本身具有创作和表演的能力,也通过艺术批评的方式,保障专业表演的格调不堕。晚明李卓吾等文人所推动的艺术
 
文人是文艺创作和批评的主导力量。文人本身具有创作和表演的能力,也通过艺术批评的方式,保障专业表演的格调不堕。晚明李卓吾等文人所推动的艺术批评,代表了士人文化中“文”与“艺”结合的高峰。优伶身份低贱,但也因此把心思集中在艺术的精益求精上,世代相袭的制度又令其有了深厚的积累。国家行政力量起到的作用是监管,以定期审查的方式,钳制内容淫滥及技艺不精者。要知道,严格的尊卑等级划分常能成就精湛的技艺和辉煌的奇观,这是历史的事实。当今时代,乐籍制已不能重蹈,但在文人自身的范围内,“学识”与“才情”的结合却是需要大力提倡的。用今人的表述,近于“智商”与“情商”之两全。
 
清代雍正年间,乐籍制见废,文人戏衰落而地方戏大兴,口语逐渐代替了文言入戏。昆曲的专业传承根基开始剥蚀。晚清以降,文人的生活、教育等方式进而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文言文、吟咏的韵律、尺牍往来的交际方式等均被鄙弃、嘲笑。这样,昆曲的文化土壤已经流失殆尽了。
 
另外,不加审视地挪用西方的艺术创作、表演、教育的观念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另一因素。在欣赏视角上,西方的剧院设计是观众俯视演员,而中国的舞台则是高出观众,令人仰视“角儿”。在教学方式上,当代的课堂授课、统一教材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昆曲。其实也包括一切中国本土的技艺或学问,比如拳术、烹饪、古琴、中医等。这涉及到两种不同技艺的深层区别。无视和抹煞这种区别的“推广”,只会进一步摧残本已衰微的“绝学”。
 
中国的士人艺术要接上传统,并且在今后还能焕发自己的光彩,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文”与“艺”重新结合起来,而且是以“文”来统御“艺”。我们要理解此处之“文”乃是广义的学问,而不是今天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所以,艺术创作要取得突破,希望还在于由我国学识汇聚的综合性大学来担当责任,一是恢复士人文化的氛围,二是继承“师带徒”的传授方式。即使短期内不能大面积地推广,至少也可以让中国的艺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自然地存活。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