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收藏 >

收藏文革年画 品位时代独有的红色韵味(2)

2009-08-13 16:06
来源:中国收藏网 作者:佚名
张文标也是由收藏“文革年画”开始,才挖掘出传统年画这座宝库的。上世纪80年代,印制年画已经采用了现代彩色印刷技术。而传统年画则是使用“套印

张文标也是由收藏“文革年画”开始,才挖掘出传统年画这座宝库的。上世纪80年代,印制年画已经采用了现代彩色印刷技术。而传统年画则是使用“套印”工艺印刷,也就是以“青、品、黄、黑”,这四种基础色的叠加,来呈现不同的色彩。这种方法虽然效率很低,但呈色却别具一番风味。

张文标就是被这种色彩所吸引,才迷上老年画的。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跑遍全国各地的地摊和旧货市场搜集这些旧纸片。北京潘家园和报国寺是他收获最大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年画收藏市场,也靠近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这两个年画生产基地,因此这里往往能找到比较稀有的老年画精品。张文标的《西厢记》等重要藏品都是在这里觅得的。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上海老城厢的开发改造,曾经流传出不少老年画,张文标也在这段时期从一些老藏家手中收到了一些成批的老年画收藏。但到了2000年以后,市场上已经很难再找到比较好的老年画了。

“清代、民国的东西少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还能收到一点。现在,好东西大部分都已经集中到几个收藏家手中了,市面上即使有也价格很高,”张文标说,“‘文革’以前的带有政治性的年画,一般价格在上千元人民币左右;清末民初的普通年画,价格也在500到3000元人民币之间;而成套的或清代早期的年画,价格就是以上万元计算了。”

好在张文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搜集到了大量的老年画精品。从清代的木版年画,到清末的石印年画,再到民国的胶印年画,张文标的收藏几乎囊括了每个时期、每个地方、每种题材的年画代表,俨然是一部系统的编年史。因此,张文标目前正在筹建一座老年画博物馆,将这段被遗忘的历史重新展示出来,唤醒人们对年画的记忆。

(责任编辑:荩苼)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