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艺花卉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我国园艺业起于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考古证明,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国已有了种植蔬菜的石制农具。我国园艺花卉业的发展,比欧美诸国早600—800年,比印度、埃及、巴比伦王国以及古罗马帝国都早。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园艺植物和栽培技艺的交流,最早当数汉武帝时(公元前141至公元前87年),张骞出使西域,他由丝绸之路给西亚和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梅、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百合等,大大丰富了那些地区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给中国带回了葡萄、无花果、苹果、石榴、黄瓜、西瓜、芹菜等,丰富了我国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公元6至公元9世纪唐朝时,我国的园艺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许多技术世界领先,而且有造诣很深的理论著作,如“本草拾遗”、“平泉草木记”。宋、明时期(公元960至公元1644年),园艺学专著更多,如“荔枝谱”、“菊录”、“芍药谱”、“菊谱”、“群芳谱”、“花镜”等。
英国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曾多次指出,在世界园艺科学发展史上上述著作占有极光辉的一页。中国享有世界级“园艺花卉大国”和“园林之母”的声誉,因为我们既有如上所述悠久的历史也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极丰富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英国著名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现有中国园林植物1527种及变种。中国是世界植物起源的几大中心之一,资源之丰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现代园艺花卉业的发展,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上种植结构的改革,园艺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观赏园艺花卉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到1998年底花卉栽培面积已达9.1万hm2,年产鲜切花20多亿支,盆花11亿盆,花卉的消费需求以年增长20%的速度上升,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我国的园艺花卉业,已是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和进一步开发国土资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当客观地承认,作为一个园艺花卉大国,我们的生产水平是很落后的,很多地方园艺花卉生产仍是个体的、分散的、技术为原始的,因此单产低、质量次、效益低,不能实现产业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
今天,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诞生,是园艺花卉繁殖技术的一次伟大革命,该技术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技术可操作性强,易于产业化。每个经过培训合格的生产技术骨干,针对不同植物每月可生产管理3-20万株苗木,每个训练4个月以上的普通人员人年均可产出30-100万株合格种苗。创经济效益极高。现在在产业化发展中已出现了许多年产量达千万株以上的项目基地。到目前为止,采用该技术已推广生产几亿株纯种苗,许多经济植物用该技术已生产应用了十八年之久。它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并在全国创建科隆技术联营公司和合作快繁基地达30多个。有多家联营公司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将给我国和世界园艺花卉产业带来一场大变革。为祖国和世界的绿色生态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该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和不断涌现出更多新品种的成功开发,将对园艺花卉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