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一首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它的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乐曲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许多类飞鸟 鸣禽的叫声,活波粗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旋律部分为徵调式,由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该曲由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使乐曲结构更为合理、更富有层次,同时扩充了华彩乐句,运用了特殊循环换气法,补充了快板尾段,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