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百年相声:从清末一直逗人乐到现在

2010-04-28 10:38
来源:福客网 作者:清远
相声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是由笑话及吸收其他曲艺中的“说口”逐步发展而成。近代相声可追溯到明末的民间口技,而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清末。

 
相声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是由笑话及吸收其他曲艺中的“说口”逐步发展而成。近代相声可追溯到明末的民间口技,而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清末。最早说单口相声的艺人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张三禄。后传艺给朱绍文(或朱少文)。朱编演新段子与其徒弟合作说演,而出现对口相声;他还促使票友的“清门”相声和艺人的“浑门”相声合流;由他开始,相声行出现传徒授艺的规矩。其代表人物有李德钖(万人迷)、张寿臣、侯宝林等人。
 
相声的表演形式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为单口相声。而两个演员表演的称对口相声,叙述的甲乙分别称“逗哏”、“捧哏”。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是群口相声,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相声以讽刺见长。讲究“说、学、逗、唱”。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正活儿”、“底”组成。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等数十种。
 
传统相声段子有:单口相声《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口相声《关公战秦琼》、《卖布头》;群口相声《扒马褂》等。
 
相声经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改革,摒弃了庸俗、封建的内容,出现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文革”后,相声创作紧跟时代步伐,出现一段辉煌时期。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至今,相声步入低谷。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