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未尽,夏虫初鸣。2006年5月27日下午3时,在新泽西普林斯顿威斯特斯敏音乐学院,举办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音乐会。两百多位听众有幸欣赏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粹。
以故的邱大成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曾长期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并担任古筝界许多重要职务。为了弘扬传统古筝艺术,他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创作、改编了许多古筝乐曲,并改进、革新了古筝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除了专业教育、著书立说之外,他还与古筝大师曹正先生一起在北京官园少儿活动中心创办了儿童古筝教育课程,培育了数百名小古筝手(其中不少已经成为年轻演奏家)。1997年,在连续八小时执教活动之后,邱大成教授因脑溢血突发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邱大成先生为师为人,皆为楷模。他辛勤培育出来的人才,现今活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为传播历久弥新的古筝艺术而继续耕耘。2000年前创建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杨艺古筝学院,即是其中的成果。杨艺女士是邱大成先生的杰出门生,1991年来美任教,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并担任全总歌舞团古筝独奏家。她曾在世界许多著名音乐舞台上展示才华,如美国林肯中心、英国Royl Albert Hall。同时她为普及古筝艺术积极工作。多年来她的古筝音乐讲座遍及美国多所高等学府。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她终于在恩师去世九年后,举办了这场“古筝大师邱大成先生纪念音乐会”。
参加此次音乐会的演奏者,除古筝演奏家杨艺,还有琵琶演奏家陈一涵(前北京华夏室内乐团琵琶独奏、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扬琴演奏家李立群(前中央民族乐团扬琴独奏),以及杨艺古筝学院的二十多位学生,年龄从六岁、七岁到六十岁。
第一个节目是邱大成先生专为儿童创作的两首古筝曲《慢舞》、《小花灯》,旋律轻盈,如歌如吟。听众很难相信,这些六、七岁的孩子学习古筝尚不足一年。
接下来是山东古筝曲《穿花蜂》。欢快流畅的旋律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夏日花田,目睹蜜蜂们在花丛中穿梭飞舞、辛勤采蜜的繁闹。《旱天雷》一曲则是一首广东音乐,表现人们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另外两首《北京的金山上》和《小小竹排》由现代乐曲改编。
不言而喻,欣赏古筝音乐,绝对不可缺少沈淀千年的古曲。听众有幸享受了杨艺女士领奏的《渔舟唱晚》及独奏的《梅花三弄》和《孔雀东南飞》。她的表演技艺精湛,层次丰富,细腻入微,将乐曲蕴涵的景、情、神、韵诠释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陈一涵和杨艺的琵琶、古筝二重奏《春江花月夜》进一步令听众忘却置身于21世纪的西方,而仿佛回到了两千年前:竹影婆娑之中,沐浴焚香之后,两位仕女在奉示她们的琴艺。真乃“此曲只应天上有,难得人间几回闻?”
音乐会在古筝、琵琶、扬琴(李立群)的压轴三重奏《蜀乡风情》组曲之后成功落幕。曲虽终,音未了。专程从北京赶来赴会的邱大成先生的夫人徐晓琳教授向大家致辞。她首先表示非常荣幸地受邀,向音乐会的组织者——杨艺古筝学院和东方文化表演艺术中心表示诚挚的感谢。其次,她高度赞扬全体与会者的勤奋努力和学习成果。最后她深切地感谢所有到会的听众以及幕后的赞助者、支持者。她代表所有中国古筝界的同行们向大家鞠躬致敬。
在这个电子化、全球村时代,东西之交融,不可避免;古今之平衡,不可或缺。十分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批忠实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们在为传播普及东方传统音乐而默默耕耘、执著奉献。邱大成先生在九泉之下,一定听到了这绵延不断的乐章。他或许含笑而起,再创作一首优美绝伦的古筝曲。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