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里悠扬歌声似天籁,阵阵梵音如海潮。作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压轴献礼,“神州和乐—梵呗交响诗大型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开场之前,这场声势浩大、“中西合璧”的梵呗交响音乐会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但是,西洋的交响乐如何与古老的东方梵呗融会成一曲“和乐”?那将会营造一种怎样的效果?两者真的可以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而不是互相冲突、彼此矛盾吗?在进入音乐厅之前,人们不禁产生许多好奇、猜测、联想,甚至疑问。然而,当乐声响起之后,观众们很快忘却了此前的种种不解,转而开始认真聆听这场音乐会的动人乐章并且感受它所承载的深切关怀。
晚上7点多,观众们陆续入场。这时,表演席上的演奏人员已经就位,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身穿枣红色中式传统服装的深圳交响乐团的近百名演奏家,还有上海玉佛寺梵乐团、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深圳高级中学百合童声合唱团等多个团体。这是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盛大演出阵容。通过北京大学的湛如法师和香港大学的净因法师的中英文介绍,观众们初步了解了音乐会的文学构思。然后,音乐会在梵呗声中拉开序幕。
首先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充满激情的乐团指挥俞峰,这位曾获得柏林音乐学院最高指挥艺术家称号的年轻艺术家,此刻已沉醉在佛教音乐庄严欢喜的境界中,而整个乐团的情绪都紧紧跟随着他的指挥棒,时而跳跃、时而舒缓。
序曲《九龙浴佛》的风格是深沉宏大的,似乎是为了营造一种震撼天地的效果。“九龙浴佛”是中国佛教的经典文化象征。“浴佛”又称“灌佛”,佛诞之时龙天齐灌,浴佛出世,有人天光明之意。从“浴佛”到“九龙灌顶加持”,表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得到了九州山水风土人民的灌顶加持,表达出佛教传入之后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转换——佛教在中国。第一乐章《华藏世界》的音乐形象较为庄重、轻盈,其中添加了许多自然之音,如鸟虫和鸣、水滴草唱等,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华藏世界”是佛国极乐、世界美丽的佛语表达,是佛教理想世界的描述,也是佛禅智慧的形象化表达。“华藏世界”几乎是每一部佛教经典的首章必要描述的世界景象,“其中有佛,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有七宝池、八功德水、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莲华妙香、青黄赤白、杂色禽鸟、雅音和鸣、种种奇妙……”
第二乐章《慈悲愿怀》则突出温柔仁爱的基调,使“苦难”与“仁爱”形成对比。“无缘而慈,同体大悲”是中华佛教重要的伦理贡献。“妙慈化物,大悲济世”,“欲学慈悲方便,须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慈悲喜舍,无量法门”等等。中国佛教认为,“慈悲”是学佛的方便法门,尊重生命,怜悯仁爱,温情呵护,构成人间佛教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原则,从而也成为构建和谐世界最重要的“敬”与“爱”的承诺。
第三乐章《禅乐慧风》以轻快的节奏,活泼的音调开始,玲珑剔透的音声里流露出童真之乐,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所谓“禅悦”,是说人间种种,皆不遁空,妙乐与思慧并举,深具积极的生活信念。禅机活跃,道风勤勉,中国佛教所倡导的“农禅并举”,尽在此刻。寂灭心执,宁静无我,和谐生机,赤子情怀,是中国佛教重要的禅道智慧以及精神风范。“海天一色”、“一音天籁”、“澄潭止水”、“清泉深涧”、“月朗中天”、“云霞幽光”、“暗香浮动”、“树倒藤枯”等等,皆是形象化的禅慧状态的描述。
第四乐章即终章《莲宝光明》可说是对这一场宏大交响乐的总结。“狮子林中狮子吼,象王行处绝行踪”,佛教修行,倡导勇猛精进,灭执破迷,积善累德,臻至莲境,描述了中国佛教勇猛深广,超妙净绝的精神境界。莲之悦,是世界光明,人心澄明,万物和平,喜乐自在的象征,这不仅仅是佛教的精神,也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精神境界,传达出对于人类世界最深切的关怀乃至万方和谐的最深切礼赞。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和谐社会,从心开始”,蕴涵着世界庄严、众生欢喜、万物和谐、天地光明之意。其实,“神州和乐—梵呗交响诗大型音乐会”作品也是从这个主题出发,长达90分钟交响乐阐释了佛教“庄严国土,利济群生”的佛教理想与“和谐生命,光明智慧”的禅慧道风,突出了中国佛教以“世界和平,生命和谐”为主旨的文化价值。
最后,音乐会在清静圣雅的合唱《送别》中画上了休止符,观众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表达了他们难以按捺的共鸣和感激,感谢艺术家们用他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和虔诚饱满的精神状态演绎了中华佛乐的精华。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