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茶农的心声:高胡曲《采茶扑蝶》

2009-04-15 16: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人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发展。《采茶灯》正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首优美的福建民间歌舞。

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人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发展。《采茶灯》正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首优美的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二百多年来,《采茶灯》代代相传,直到今天《采茶灯》依然响遍龙岩地区城镇乡村。2005年,《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龙岩市民间艺人温七九2005年时已经87岁高龄,他是当时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年龄最大的《采茶灯》表演艺术家。《采茶灯》整个歌舞以采茶姑娘追扑茶树间蝴蝶的一段舞蹈最为精彩。它把茶农们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扑蝶》这段音乐成为《采茶灯》的高潮部分。1952年,福州南门兜搭起了六个戏台,龙岩地区以《采茶灯》参加会演。当时其他台都唱完了,只有《采茶灯》连演三次观众都不走,后来由解放军护送采茶姑娘才离开现场。随后,福建省文化局请温七九指导当时的专业团体晋江文工团排演《采茶灯》,并改名为《采茶扑蝶》,参加华东地区六省市文艺会演荣获大奖,接着到首都北京表演被中央歌舞团选中。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

在人民的土壤中历练已久的《采茶灯》,终于化蛹成蝶,它舞动着山野清风,飞出茶园,飞向广阔的世界大舞台。在劳动的汗水中萌芽,又在平凡百姓的精神世界里枝繁叶茂。从原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仑美奂的《采茶扑蝶》,这一切的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高胡曲《采茶扑蝶》是对这一民间音乐的精美演绎。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