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郭德纲一个人救不了相声艺术(2)

2009-04-27 14: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凌霜华
相声演员很喜欢用的一个“砸挂”就是当别人的长辈,一般情况下只有同场演员、关系比较好的同行和名人用作砸挂对象。第 5 代泰斗张寿臣有一次演出迟

相声演员很喜欢用的一个“砸挂”就是当别人的长辈,一般情况下只有同场演员、关系比较好的同行和名人用作砸挂对象。第5代泰斗张寿臣有一次演出迟到,前一个表演者单弦名家荣剑尘就说:“下面请我儿子张寿臣来段相声。”张寿臣上台说:“来晚是因为有晚辈送生日请帖,说请我赴他的寿辰。父亲过生日才是寿辰,儿子过生日是‘贱辰’。”这种“现挂”屡试不爽,总能逗乐观众。充别人爸爸的包袱容易检验舞台效果,已经被作为对年轻演员的教学使用。

相声的兴与衰

导演李翰祥在自传里提过,他小时候侯宝林在相声界还没出名,解放后,由于广播等传播方式的改变,相声需要净化,需要登上大雅之堂,侯宝林对相声语言的改革才使之成为领军人物。解放前茶园里,相声演员在演出前如果看到有女客和小孩,就会客气地请她们出去,因为要有“暗荤”的段子。据说侯宝林一共能说200多段传统相声,只留下了50余段的录音,就因为其他的在他看来不够“绿色”。马三立也说过《吃奶》这种少儿不宜的相声。

侯宝林是相声“五党”中成名最晚的一党,却进入了上等阶层,天津的相声一直扎在草根,因此天津的一些老艺人对他有所不满,其中一个指责就是关于“柳活”(除说以外的唱戏、唱歌等形式),认为侯宝林靠唱戏、学方言扬名立万不是正宗的相声。侯宝林到天津演出时,张寿臣看见他进了园子,表演时当面说了这个意思。之后侯宝林专程找张寿臣谈这个问题,天津的艺人如马三立等都是以说见长。北京的演员不仅唱戏,马季的学生笑林还学播音员说话、学女中音唱歌,后来冯巩发展得更远,以小品方式表演相声。冯巩和周涛在“春晚”上演出的《马路情歌》拿了相声类的一等奖,他的师傅马季就含蓄地说:“这个节目应该得小品类一等奖。”小品对相声的冲击一直被认为是相声衰落的原因之一,马季的另一个学生黄宏曾邀请马季一起演小品,马季说:“人家说我是相声扛大旗的人,扛旗的人演小品,相声就完了。我愿意守寡一样守着相声这摊。”

其实相声的辉煌比小品时间更久,“文革”前侯宝林红透半边天,“文革”中断了档,只有马季创作了《友谊颂》、《高原彩虹》这种歌颂型相声能演出。粉碎“四人帮”后,讽刺型相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从1979年制作的纪录片《笑》中,就可以看到,什么都可以被当作相声讽刺的对象,无论是傲慢的国营商店营业员,还是倒卖粮票的小贩,《白骨精现形记》、《如此照相》……人们的笑点也特别容易被点燃。这时期的演员基本上不再练习传统相声的基本功,题材全部是反映现实生活。从一个例子就能看出相声演员的红火,除了晚会上必有相声,相声演员演了很多喜剧电影,马季带领他的弟子出演的、以相声为主题的《笑破情网》,侯跃文为第一男主角的《特行警察》等等。到了90年代,就只有冯巩有机会演电影了,其他人也可以,前提是改行做演员,比如牛振华,演出内容也和相声毫无关联。现在的相声更是只能在“春晚”中以群口的方式存在,奇志、大兵曾被当作南方相声的奇葩,结果早早的裂穴(拆伙),奇志默默无闻,大兵改作主持人。

姜昆在大型相声剧《明春曲》中对相声的败落也有过反思,从“文革”的喊号子到现在的声光电齐上,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挽救相声的颓势。侯跃文主持的铁路文工团近年来大量吸纳人才,从只有石富宽、笑林、李国盛到现在的陈寒柏、郭德纲、奇志,都成为他旗下弟子。

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有一次和马季开玩笑说:“相声是不是败落了?”马季沉默很久,来一句:“我们不是还有郭德纲吗?”郭德纲听了这话很欣慰,可是,“郭德纲一个人救不了相声”,又是曲艺界的共识。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