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戏水》是潮州音乐的代表曲目,弦诗十大套曲之一。这首乐曲最具地方音乐特色,最受群众所欢迎,其流传也最广,影响也最大。在潮汕地区,凡会演奏潮乐或潮乐爱好者,几乎都会演奏此曲或熟知此曲;凡有弦间乐社的地方,几乎都能听到此曲。难怪有人比喻说,《寒鸦戏水》是潮汕地区的“国歌”。
不但如此,而且在全国其他地方,甚至在海外,此曲许多人所知和喜爱。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潮乐大师王泽如、张汉斋就已把它录制成唱片;五十年代,在上海的潮筝名家郭鹰先生也把它录制成筝曲唱片。此后,《寒鸦戏水》被录制成唱片、卡带、音碟等更是不胜枚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也多次对其进行播送、播映和介绍。各地出版的古筝、琵琶、二胡等曲集,大多数也收入此曲。由此可见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又名鸥鸟)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然而,像这样一首最普及最流行最有影响的乐曲,其名字却不时为人所误改误解,有人把“寒鸦”改为“寒鸭”,以为鸭才能戏水,鸦哪能够戏水?有人以为只有乌鸦而无寒鸦,曲名中的寒鸦非属鸦类,乃是另一种能捕鱼的鸟,因而才能戏水。这此情况,不仅出现在潮汕以外地方,也偶见于本土;不仅闻诸口头,也见诸文字。这除了造成乐曲名的混乱外,也影响人们对乐曲的理解与欣赏。
其实,“寒鸦戏水”这乐曲名,像中国许多古曲一样,是很富有诗意的,而其题材也出于古诗。
全曲共三段,各段音乐个性鲜明,段落界限清楚,是一首典型的板式变奏体。第一段,头板(又称慢板)为4/4拍;第二段,拷拍(又称拷打),为1/4拍;第三段,三板(又称中板),也是1/4拍,速度较快。这首乐曲的板式铺排是潮州弦诗套曲的典型结构样式。通过欣赏《寒鸦戏水》,可领略潮洲音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色彩变化的一些特点。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