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古筝曲《高山流水》:伯牙鼓琴遇知音(三)

2009-08-08 14:21
来源:中国古曲网 作者:佚名
千年传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琴台,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南侧。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又有“伯牙台”之称。

千年传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琴台,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南侧。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又有“伯牙台”之称。据明末话本选集《今古奇观》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氏,仕至晋国上大夫的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张一风帆,返乡省亲。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察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知此人非俗士,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也。此时,伯牙续弦再操瑶琴,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上大夫与樵夫结为挚友,相约翌年中秋在钟家重聚。一年以后,俞伯牙重回故地时,子期不幸离开了人间。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悲痛欲绝,便在坟前抚琴祭奠,重弹“高山流水曲”以寄托哀思,琴声惊天动地,哭声悲切,招来山中黎民百姓围观,闻琴韵铿锵,鼓掌大声而散。伯牙见此情景更为伤心,对天长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伯牙从衣间取出小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由此,“高山流水遇知音”传为佳话,千古不衰。“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有情”。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  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