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音乐
《智化寺音乐》的演奏乐器,表面看与一般乐器无异,实际都是特制的。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打击乐器,有鼓、铛子、铙、云锣等;另一类是管乐器,有管、笙、笛等。管子是主奏乐器,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八孔管,《智化寺音乐》用的是九孔管,前七孔、后两孔。笙是定做的十七全簧,笛则比一般曲笛音高。一般演奏用管两支、笙两支、笛两支、云锣两副,再加上打击乐器。
《智化寺音乐》的演奏艺僧都是从小培养,3~7岁出家入寺跟艺僧学艺,勤学苦练,规矩甚严。他们不同于寺内的其他僧众,地位不高,却很辛苦。入寺先诵读工尺谱,每日练习听音和发音,教授方法古老且严格。然后学乐器,在窄板凳上练习吹奏方法和打击姿势,每次练习按照行、站、跪、做等姿势各练一小时,直至能在寒天烈日下连续演奏四五个小时,仍然韵真声满、字正腔圆,才算合格。
《智化寺音乐》虽说是音乐佛事的一个乐种,但从其乐曲内容的整体看,京音乐与佛事本身的结合是松散的、灵活的和表面化的,其乐曲内容与佛事内容并无必然的联系。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毕竟是源自于宫廷音乐,是在继承了古代音乐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是乐器、乐谱还是乐调、曲牌、演奏方法等都比较多的保留了唐宋旧制,尤其是京音乐的曲牌大多来自具有中国古典乐曲特点的南北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京音乐本身也经历了从寺庙到社会,从宗教艺术游离宗教本身,从音乐佛事进入艺术领域,发挥过不同的社会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智化寺音乐》再也没有以音乐佛事的面貌出现,而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古老音乐艺术,保护珍贵的国宝为出发点。国家文化、宗教部门给予应有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文化界、宗教界著名人士丁西林、吴晗、班禅、赵朴初、老舍、梅兰芳等人都从不同角度给予重视和支持。在他们的倡导下,智化寺的著名艺僧又重聚智化寺排练演出,成立艺术团、研究会,举行传承拜师会,老艺僧收徒弟,接续《智化寺音乐》的香火,培养第28代传人,多次在国内外进行演出,震撼过欧洲,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智化寺音乐》也从此完全脱离了宗教佛事,真正进入艺术领域。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