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2)

2011-05-04 09:09
来源:中国古曲网 作者:佚名
三、山东琴书的代表曲目 山东琴书的传统代表性节目很多,长篇有《白蛇传》、《秋江》及移植来的《杨家将》、《包公案》、《大红袍》等多部,中篇


  三、山东琴书的代表曲目

  山东琴书的传统代表性节目很多,长篇有《白蛇传》、《秋江》及移植来的《杨家将》、《包公案》、《大红袍》等多部,中篇有《王定保借当》、《三上寿》、《梁祝姻缘记》等七八十部,短段儿多为早期小曲子节目中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琴书得到新的发展,流行范围扩大至山东省以外,经过加工整理的优秀传统节目《梁祝下山》等及新创作的中篇《夺印》,短篇《十女夸夫》、《姑娘的心愿》、《铜瓷盆》都有重要影响。随着人民对艺术欣赏的要求日益提高,大批新文艺作者参与创作、演唱,山东琴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南路琴书艺人李若亮、李湘云父女两次参加全国曲艺会演,《水漫金山》、《盗灵芝》获得成功,他们曾先后三次参加全国调演,引起了曲艺界、音乐界的注意。特别是1980年9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优秀节目观摩演出。演出的《大林还家》,在增强抒情性的与时代感方面又取得成功,荣获创作、作曲、演出三个一等奖,王振刚,毕美,刘静获演员一等奖。

  四、山东琴书的传承意义

  山东琴书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土壤中的民间音乐艺术,不仅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璀璨明珠,而且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魂宝。它所蕴含的浓重的文化底蕴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曾深刻地影响了平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民间音乐艺术受到影视、现代媒体、人类经济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正逐步被边缘化,前景堪忧,每况愈下,甚至部分音乐种类频临灭绝的危险境地。菏泽学院音乐系,在学校“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中小学师资力量,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及“弘扬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瑰宝”等重要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了以菏泽市民族民间音乐为办学特色的目标,将特色课程的建设思路、模式及理念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并依托于特色课程教材《菏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逐步构建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校教程。

  2004年春,菏泽学院音乐系首先选取了在曲艺音乐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两大曲种进入大学课堂,作为音乐系特色创建课程。其中山东琴书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菏泽学院音乐系特色课程的建设

  菏泽学院音乐系为建设特色精品课程,同时又能有效的保护传承优秀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特诚聘李巧莲教授(原菏泽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省曲协会员、市曲协秘书长)和孙明祥老师来校执教,选拔嗓音明亮、吐字清晰准确、发音圆润的学生加入到曲艺班来。李巧莲老师教形体与唱腔,孙明祥老师则传授操琴及弹拉,分组授课、个别辅导,时而口传心授,时而视谱通律,琴筝悠扬,古板燎亮,昔日“下里巴人”,今日又重现光芒,2006年9月,曲艺班学生参加了山东省“约突泉”杯曲艺大赛,由刑明娟、段要军、田月英演唱的新编曲目《送金匾》获优秀奖,由苏海建、全梦谣、刘兵、李美英演唱的山东琴书《亲上亲》获三等奖。

  菏泽民间曲艺音乐,作为鲁西南大地上独具特色的曲种,曾经誉满全国。在曲艺艺术函待复苏的今天,我们要运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艺进行继承与超越。继承是曲艺民族性的沃土,而超越则是曲艺时代性的需要。菏泽学院这片多元素的土壤,将给民间曲艺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及科研设备、学生扎实的理论及技能功底,必将促进民间曲艺的繁荣与发展。反过来,民间曲艺的繁荣又为音乐系课程构建,打造了特色品牌。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