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武则天乱了后宫再乱风水之谜

2010-03-10 15:48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上篇说了武则天的乾陵卜址“奶头山”的传说,不少博友来了兴趣,问我乾陵在风水上影响以及与大唐国运的关系,我这里就继续说说中国古代这位第一女人与目前陕西境内惟一座、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记载,公元684年,“山陵(乾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李治生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2月病死于东都洛阳,时年56岁。李治22岁那年当了皇帝,在位长达35年。

    如果真如民间所言即位不久就择定了梁山这块风水宝地,那也不会在死后由武则天来匆匆建陵,所以此陵址应为武则天挑选的。据记载,负责这项工程的“山陵史”是吏部尚书韦待价,为了赶工期,前后共动用了20余万劳力,昼天白夜干,300天后完成了主体工程。

    李治初继位是颇有一番雄心的,但他后来患了头晕症,“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只好让聪明能干的武则天助理各项事务,权力欲极强的武则天借机控制朝政,形成朝中“二圣”局面。

    五代时官修的《旧唐书》记载,李治临终前留下遗嘱,“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说了这话的当天夜里就死了,为了节省开支,遗诏就葬在东都洛阳附近,“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

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5月,武则天命睿宗李旦护李治梓棺回长安。同年8月葬入赶出来的乾陵内,并以铁水将地宫封死。之后,武则天又花费巨资,进行了2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增添了大量的附属建筑。

 

 
  图:武则天乾陵外貌

    武则天为何要把李治运回葬长安?时称是为了还李治死后回到李渊、李世民身边的心愿,但这样的解释太简单了。李治死后,实际上有不少朝臣反对武则天此举,如时在朝廷中供职、受到武则天青睐的文人陈子昂就建议将李治葬于东都。

    但武则天一意孤行,传说就是风水先生所谓的梁山风水利于女人的原因,这才将李治归葬在梁山上。但到底武则天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也已成了一道历史之谜。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正式有国号(“周”)、年号(先后有“光宅”、“永昌”、“神龙”等18个年号)的女皇帝。在这之前其实还有一位女皇,就是西汉时刘邦的皇后吕雉,但因为吕雉没有国号、年号,在位仅9年,所以史书编修时没有承认。

    客观上讲,武则天当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妥,她很有作为,如重视人才,开创“科举”,就是她的一大政绩。可以说大唐的持续强盛、稳定,有这个女人的功劳。但武则天最大的问题是“乱”,这是为封建朝代所不能容忍的。

    一是性乱,在这本书前面的章节提到了,这里不再多说。再是“乱”了大唐风水。

    过去,风水先生认为她真正坏事的“乱”,是动了大唐的龙脉,坏在风水!除了上面说的择址在李世民的昭陵西侧,“风水位序”错乱外,还因为在李治入葬23年后,重启乾陵地宫一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