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武则天乱了后宫再乱风水之谜(2)

2010-03-10 15:48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根据封建帝王丧葬规制,皇后先死,皇帝可以开启地宫归葬;而如果皇帝先死,则将地宫封死,以后别人再不得扰动,即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


    根据封建帝王丧葬规制,皇后先死,皇帝可以开启地宫归葬;而如果皇帝先死,则将地宫封死,以后别人再不得扰动,即“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只能在陵附近择址另建。

    如清朝咸丰皇帝奕詝的皇后慈安、后来贵为大清老佛爷的慈禧,就是因为死于咸丰之后,未能归葬咸丰的定陵,而是择址另建。

    公元684年8月,李治葬入后用铁水把地宫封死,就是这原因。可“位卑”的武则天要“乱”就乱到底,“乱”到要害上,偏偏要掘开“归陵”。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废了睿宗、自己的儿子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周”,定都洛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乘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拥立李显复位,是为中宗。

    当年11月,当了16年皇帝的武则天病死于洛阳,终年82岁(也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高寿皇帝之一)。她自知篡位罪过深重,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次年5月,由李显亲自护送梓棺回长安,三个月后与李治合葬乾陵。

    对于武则天留下的“归陵”遗嘱,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就认为“以卑动尊”会动了龙气,伤及大唐国运,武则天的遗嘱不妥,建议李显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考虑,在乾陵附近择吉地为武则天另建陵寝。而且,乾陵地宫已用铁水封死,再强行打开,将会破坏乾陵。

    但李显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还是命工匠掘开了通向乾陵地宫的埏道(墓道),满足了武则天“归陵”愿望。说来也怪,武则天这么一“归陵”,问题真出来了。虽然之后出现了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开元盛世”,但大唐的国运就此埋下了祸害,社会矛盾加深,风波不断。

    大唐王朝自公元618年李渊受隋禅,至公元907年最后一位皇帝昭宣帝李柷禅于梁王朱全忠,共传20帝,历289年,包括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的16年时间。此后,中国历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大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帝王陵寝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中国盗墓史上危害最大的一个盗贼温韬即出现在这个时期。当时民间即有议论,李家陵寝的龙脉受伤,导致大唐国运衰败,矛头首先指向武则天的乾陵。

    上面提到,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位于李世民昭陵的西边,堪舆师认为昭陵系大唐龙脉中的龙首,位序上乾陵弄乱了风水;而让一个当过皇帝的女人骑在了大唐的“龙头”上,也不吉利;加之武则天遗嘱重新掘开乾陵地宫,再扰了一次龙脉,大唐国运就此被打了折。

    除了乾陵影响了大唐国运外,后期陵寝屡遭破坏,也让李家的风水宝地泄了王气,加速了大唐的灭亡。《旧唐书》记载,在德宗李适主政的兴元元年,即公元784年,“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

    朱泚系凤翔陇右节度使,后反唐称帝,定国号“秦”,年号“应天”,其“暴犯陵寝”,据传是有意破坏李家的龙脉和王气。

    再到后来,唐帝陵竟然成了时人盗掘致富的目标。《资治通鉴》上有这样的记载,昭宗李晔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发生“侵犯帝陵”事件;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简陵遭盗。简陵是李晔父亲懿宗李漼的陵寝,于公元874年2月葬入,仅仅28年,还是其孙子(李晔第七子)在位时就遭盗掘了。真是一派悲凉。最后,除了乾陵外,唐帝陵全让破坏了,风水尽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