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活水排形——流坑村的风水布局(2)

2010-05-27 10:16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秩名
从历史本身来看,董氏家族以科第而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董氏家族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子弟们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其次
从历史本身来看,董氏家族以科第而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董氏家族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子弟们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其次也与当时流坑“序塾相望、弦调相闻”、“文风盛于江右”的风气熏陶有关。
 
据董氏族谱记载,宋代时,董氏家族当中有一位叫董文广的人对推进家族的科举升仕有特殊的贡献。董文广抓住了北宋重文轻武,大开科举广为取仕的时机,利用家族之财大力发展家族私塾教育,使董氏子弟均有读书入仕的机会。据记载,自北宋至清代,流坑村的书院、书屋遍及全村。明万历年间,流坑村有书院26处,清道光年间有书院、书屋精舍28处。著名的西山、心斋、雪峰等三大书院,成为四方名儒讲学执教的重要地方。
活水排形——流坑村的风水布局
 这是流坑村中惟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巷道——“中巷”。在流坑“七横一竖”的巷道布局当中,“七横”是指平行排列的七条东西走向的小巷,“一竖”指的就是这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八条巷道之间还有密如蛛网的小巷与之贯通,符合了“横补直泄,补泄相济”的风水原理。
这些书院、书屋,对流坑村科甲和教育的兴盛,起了重要的作用。宋仁宗时,董洙、董汀、董仪、董师德、董师道五子联科,同中进士,时号“五桂”,在士林中传为美谈,流坑村后来的“五桂坊”就源于此。
 
通过科举致仕,宋、元、明三朝中,流坑人做官的多达200余人,所任官职上至宰相、尚书,下至知府、知县均有,“流坑董氏”可谓名重天下。
 
流坑村的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经商之富、家族之大、建筑之美,使它成为中国众多古村落当中最耀眼的一个,也因此,人们把流坑誉为“千古第一村”。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