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中医中药 >

和法与小柴胡汤

2009-06-20 09:1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组成。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组成,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上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该方当时是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设,以柴胡、生姜解表,黄芩、半夏清里,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柴胡可使邪从里出而解,生姜即助柴胡运气使邪从表出本身又可行气止呕,黄芩清中上焦表里之湿热,半夏降泻中下焦痰邪滞气;邪在半表半里是因为正气已虚邪才能从表而入,故稍加人参、大枣、炙甘草三味以补人之气血阴阳,稍加以补又不会助邪,正气足方能抗邪出。

随着和法定义范畴、作用范围的扩大,作为和法首剂的小柴胡汤也被更加深入地认识研究,着眼点也从简单的半表半里转移到更广阔的八纲辨证上。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够达到很好的和法效果,一是在于选药,二是在于药量,所以通过对小柴胡汤中药物剂量的改变或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来加减可以达到调其寒热、平其虚实、纠其阴阳的效果而使其不偏。

解其表里在于柴胡,柴胡是本方君药,有疏转气机之效,气机由里及表全在于此,如只表不里,则是生姜之责,去诸味变成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如只里不表,则是黄芩、半夏之责,变为半夏泻心汤主之。

调其寒热在于药性寒热相配,柴胡用量在15g以上有清热的作用,或者变柴胡为黄连,变生姜、炙甘草为干姜组成调和肠胃以治疗胃寒肠热证的半夏泻心汤,方以半夏、干姜辛开,黄芩、黄连苦降以达寒热互用之效。

平其虚实在于药物攻补兼施,方中药有汗(柴胡、生姜)、下(半夏)、清(黄芩)、消(半夏),配以具天地人三性可补阴阳气血的炙甘草、大枣、人参,可使正虚攻邪不伤正。如表未解里已虚,可转成人参败毒散补之,如表未解里已实,可去人参、炙甘草,加大黄、枳实、厚朴转为大柴胡汤攻之。

调其阴阳在于药物用量,柴胡在6g以下有升阳气的作用,加大黄芩可加大清热力度,炙甘草有益阳的作用,人参有益阴的作用。故欲补气可转为补中益气汤,欲清热可转为三黄泻心汤,欲补阳可转为炙甘草汤,欲滋阴可转为独参汤。

(责任编辑:正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