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当代世界造船大国,能载4000 多辆大型汽车的“沃尔斯堡号”,能装5618 箱集装箱的集装箱船,30 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等都是中国出口船舶中的部分品牌,近些年来,我国船舶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2 年我国已连续8 年出口船舶签约量位居世界第三位。船舶的性能,设计水平,自动化程度,建造质量受到了国际航运界好评,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发展国际贸易与友好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又是举世闻名的造船古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千条江河,几千个湖泊,18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江河湖泊交错,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陆路文化与海洋文化水乳交融,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古代造船业方面,许多发明与创造诞生了,这些发明与创造,有的比西方早四五百年,有的早1000 多年,有的早2000 多年,使世界各国受惠于中国,没有前人的发明与创造,就没有今天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中国最早设立了船舶检验、管理官员并有较完整管理体系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周期,就设立了船舶检验官员,称为“舟牧”《吕氏春秋》载“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对天子乘坐的船,要认真仔细检查,“五覆五反”确无问题,才告诉船准备好了,可以坐了。而苍凹儿,是“掌舟楫官名”,属于专职船舶管理人员,而且苍凹儿在周武王伐纣时已经出现。这种专门从事船舶检验与管理官员设置,比世界任何国家都早得多。汉代设置了“楼船将军”、“戈船将军”相当于舰队司令。唐宋以后,又在地方专门设置了“市舶使”、“市舶司”机构,专门从事船舶及贸易管理,并规定一整套管理制度。以“料”为单位,计算船舶造价、容积、收税,与现在“吨位丈量”原理非常接近。
船舶设置水密舱壁是中国的创举
1912 年4 月10 日,英国新造豪华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在纽芬兰岛附近与冰山相撞,船首5个舱破舱进水,2 个多小时后,船全部沉没,全船2500 多乘员有1320 人死于非命,这一严重海难事件使全世界航运界大为震惊。“泰坦尼克号”船横向进行了分舱,在与冰山接触10秒,船外板撕裂100米长的破洞,船舱进水,维持了二个多小时,这才使得近一半人有机会逃生,从中可以看到设置舱壁对船舶抗沉性的重要性。现在船舶对舱壁设置数目,规范都有要求。水密舱壁不但可以把主体分成数个独立单元,而且对船舶横向强度有利。那么,是谁首先发明了在船上设置横舱壁呢? 是中国。船史学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设置水密舱壁年代至少在公元400 年左右晋代。晋代孙思、卢循起义,义军多用水战,据唐代欧阳询《艺术类聚》载:“卢循新造八槽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余丈”。槽之说与独木舟为槽形有关,独木舟舱为槽形。八槽舰即是将船分成八个舱。其它我们从唐、宋、元、明出土古船实物和有关文献(如明沈《南船记》) 证实了船舶分舱情况,根据船的大小,分舱数目也不同,出土文物船舶分舱多在9~14 个之间,见韩国新安郡出土的中国元代商船 。到了19 世纪早期,欧洲造船业采用水密舱壁,显然吸收引用了中国船舶设置水密舱壁的实践,时间相差1400 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