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少数民族中的陈姓渊源

2009-05-11 18:0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曾抗美
北魏一个鲜卑族游牧部落叫侯莫陈,这个部落里的人,便以侯莫陈为姓。

北魏一个鲜卑族游牧部落叫侯莫陈,这个部落里的人,便以侯莫陈为姓。《魏书·官氏志》上说:“次南侯莫陈氏,后改为陈氏。”《元和姓纂》载,侯莫陈氏改为陈。后魏汾州刺史长蛇公陈绍生弘唐,泉州刺史,龙川公陈贺略,端州(今广东肇庆市)首领也。可知侯莫陈这一支陈姓,到唐代初年,已有迁到广东肇庆、龙川一带。

据《唐相州刺史侯莫陈肃碑跋》所述,北魏孝文帝时,侯莫陈肃被赐姓陈氏。因为皇帝亲赐侯莫陈为陈姓,于是这一族人众皆仿效。纷纷将“侯莫”去掉,改成了单姓“陈”。侯莫陈这个游牧部落,被北魏道武帝于公元3993月所打败,降为别部。其族原居于库斛真水,大概位于今天的内蒙古东北部,现已无从考实。

侯莫陈氏之姓,又出自刘氏,为楚元王刘交的后裔。这种记载最先见于《侯莫陈涉墓志》,其中说陈涉本姓刘,系楚元王之后。据史书记载,刘交后裔有避难逃入鲜卑族中的,后与鲜卑族人通婚,逐渐被其同化,子孙繁衍,成为侯莫陈部落的成员,但仍教育后人不忘自己血缘的源头。

《魏书·陈建传》与其他鲜卑人王洛儿、车路头、卢鲁元、万安国等同卷或别卷,其中称他是代(今山西大同市)人。陈建为北魏孝文帝太和初年的人,那时侯莫陈氏还未改为陈姓,他应姓侯莫陈,传记是《魏书·陈建传》的作者根据后来情况所改。

《周书·刘亮传》称刘亮本名叫道德,周太祖欣赏他文武兼才,把他视作辅佐自己事业的诸葛亮,所以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

《庾子山集》中《侯莫陈道生墓志铭》载其“本系阴山,出自国族,降及于魏,在秦作刘。大统九年(543),更姓侯莫陈氏。”

由此可见侯莫道生原本姓刘,与刘亮一样,后来都改姓侯莫陈氏。其祖先出自汉楚元王之后并非没有依据,原本就是汉族之裔孙。

由侯莫陈氏改成陈姓,在北魏末年,又曾一度恢复了旧姓。但到宋代以后的数百年间,侯莫陈氏便不再见于史书经传之中,大概已全部改为单姓陈氏了。

除侯莫陈氏外,其他少数民族还有很多支陈姓。其中有的是汉人融入少数民族而仍保留汉姓陈氏的,有的是少数民族改为陈氏的。

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赐元人姓。

满族陈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改为双宇,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可见有汉族陈氏因受后金国统治而改为满族姓氏的,也有原来是满族姓氏而改为汉族姓氏的。

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有李、陈、邓三姓;麻雷洞瑶民有雷、蓝、陈三姓;圳源洞瑶民有杨、陈、蓝、匡四姓;汝城县瑶民有陈、李、张三姓;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中有陈、李。《过山榜》九姓中也有陈、李。

传说十五姓是由外族人上门当赘婿所致,这种外族人可能也包含有汉族。

另外在回、布衣、土家、羌、京、苗、侗、哈尼、庄、黎、彝、朝鲜、白、高山、畲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陈姓人氏。他们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交融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一花一世界)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