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尊荣公府弟;
文章礼乐圣人家。
这是一副孔姓典故联。联语所涉及孔姓人氏有:孔子,为世界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古代称之为礼乐圣人。孔伋,汉武帝时的大司农,兴农事而富国。孔光,汉明帝时为博学官尚书。孔融,汉献帝时为北海相,兴校重儒。其幼时的“让梨故事”,尤为人们传颂。孔颖达,隋唐人。炀帝集天下之明经集至东郡,与国子秘书学士论议,颖达年少为冠,撰有《五经正义》。
三善名世;
四韵家声。
此联为沈姓典故联,联言沈度和沈约二人事。宋代兵部尚书沈度,字公雅。善政,曾为余干令,时人称其有三善:一曰无荒土;二曰无游民;三曰狱无积案。后为其建三善堂。南朝梁大臣、声律学家沈约,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笃志好学,仕宋及齐。官至尚书令。有《四声谱》等书传世。提出“四声八病”之说,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明。
性道在文章;
廉平称治绩。
此联为端木姓典故联,出自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为其号。他是春秋时卫人,孔子弟子,有口才,能办事,又善货殖,家累千金,并曾历相鲁、卫。卫辉府之宜沟驿,为子贡故里,有端木子祠,祀先贤子贡,祠有联曰:
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
廉平称治绩,遗爱无穷。
联乃截取前半部而为之。
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
此联为诸葛姓典故联。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是赞述诸葛亮隐居卧龙作《隆中对》,定鼎三分的故事,不赘述。
绛帷若族;
铜柱后人。
此为马姓典故联。上联的用典是:后汉马融,学博才高,授徒千人,尝坐高堂,施绛帐纱,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下联的用典是: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后,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遣兵十余家不返,居寿洽岸南,面对铜柱,全部以马为姓。
平阳世守三章约;
子建才高七步诗。
此联为曹姓典故联。上联出自曹参,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沛(今江苏沛县)人。惠帝二年继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按照萧何制订的成法行事。他委任属官,总是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还经常宴请卿大夫和部下、宾客。任相国仅三年,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联出自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为人所熟知。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